所谓俄罗斯发生的事,就是沙俄发生了政变,沙俄的第二沙皇彼得联合射击军发动了针对摄政王索菲亚的政变,取得了政权。而皇帝和诚王如此态度,是因为李君威很早就提到过,沙俄之于帝国,最坏的情况就是让彼得成为真正的沙皇。</p>
其实早在《莫斯科条约》签订的时候,李君威就向皇帝提出过这个问题,当然,他可没有告诉自己的兄长,他们的父亲来自未来,知道彼得会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他只是告诉皇帝,俄罗斯的沙皇没有子嗣,第一顺位继承人伊凡是个傻子,而第二顺位继承人的彼得则是一个强壮精明的少年人,而帝国已经接近的沙俄的核心区域,在沙俄弱小的时候,他们不敢怎么样,一旦沙俄强大起来,必然会发动反扑,而为了避免二十年后与沙俄爆发战争,应该未雨绸缪,处理了彼得,不管用什么办法,暗杀也好,政变也罢,都可以。</p>
当时的李君华就因为这件事与李君威进行了激烈的争吵,要知道,李君威提出这个问题时,彼得还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李君华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弟弟能从一个孩子身上看到什么雄主的未来。</p>
而当时的李君威说服皇帝的办法是提及了噶尔丹的旧事。当年李君威就曾秘密下令安全局处理掉尚在帝国境内的噶尔丹,是李君华节外生枝,令其逃走,后来为祸西域。但这件事不提还好,一提就是戳中了皇帝的痛处。</p>
在成为皇帝之前,他还没有这种感觉,成为皇帝之后,他总是不满父亲更喜欢弟弟而非自己。这不仅是父子感情的问题,还与权力有关,自己的事,太上皇从不瞒着裕王,而裕王的事,太上皇对自己总有隐瞒,而且太上皇总是与裕王密谋什么,不让任何人知道。有些话,有些教育,太上皇也总是只跟裕王说,而不是跟自己这个正统的继承人说。</p>
少年时代的李君华认为这是父亲更宠爱小儿子的缘故,而在噶尔丹这件事上,他真正意识到,父亲与弟弟是有秘密的。虽然他很愿意相信,这个秘密和自己,和皇位没有任何关系,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一点,所以,李君华总会有些焦虑。也因为这件事,一向稳重的李君华对于这种事总会有些叛逆思想作祟,因此他直接拒绝了裕王针对彼得计划。</p>
而恰恰是因为他拒绝,太上皇又出面劝导,没有必要因为意气而养虎为患,但也就不愿意明说,为什么少年彼得就会被两个人视为一个强盛帝国的威胁。虽然因为这件事,李君华与太上皇也有争吵,但是针对彼得的秘密行动还是展开,只不过一开始就不顺利。</p>
帝国方面认为,假如彼得是个威胁,那么最想除掉他的肯定是当权者摄政王索菲亚,于是身为皇帝的李君华授意裴元器联络索菲亚,暗示她彼得是个威胁,除掉他之后,沙皇就剩下了傻子伊凡,她摄政王的地位就会更稳固,有一天傻子伊凡死了,帝国可以支持她成为女沙皇。</p>
可是索菲亚拒绝了这个提议,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就是索菲亚非常轻视彼得,认为彼得根本就不是什么威胁。她选择放逐彼得到乡下,为了让他玩物丧志,安排了五十个爱玩的男孩当他的小伙伴,但她却不知道,这五十个人成为了彼得的少年军,而彼得提出要真枪真炮来训练的时候,索菲亚也是一应供给,还觉得,如果彼得玩这些危险的玩具,自己玩死了,岂不是更好。</p>
而第二个重要原因是索菲亚不相信帝国方面的诚意,她认为这是帝国的阴谋,更相信这是裴元器本人的阴谋。</p>
因为索菲亚成为摄政王后,彼得所属的纳雷什家族依旧在朝堂具有能量,而这个家族虽然还称不上新贵族,但一直致力于发展工商业,尤其是和帝国来往密切,纳雷什家族更是一手促成了帝国方面协办沙俄海关的事。而索菲亚所在的米洛斯拉夫斯基家族就是正统的沙俄旧贵族了,因为农奴、土地和哥萨克等问题,与帝国关系一向不怎么样。</p>
索菲亚明显想多了,她认为这就是个阴谋,既是针对自己,也是针对沙俄,如果自己暗杀了第二沙皇彼得,帝国就会立刻揭发,让自己失去权位,扶持一个更懦弱的人执掌沙俄。</p>
所以,索菲亚并未去做,她不仅不做,还阻止别人去做。其实在她成为摄政王后,射击军首领立刻和她发展成情人关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射击军对索菲亚产生了不信任感,因为大家都知道,摄政王地位是不稳固的,索菲亚要真的想和射击军结盟,就应该直接成为女沙皇才对。射击军屡屡提议索菲亚政变,索菲亚都不同意,最终导致射击军中将领与其离心离德,在发现彼得年少有为后,纷纷投入他麾下。</p>
在俄罗斯政变中,就是射击军中将领提前告知索菲亚的计划并且支持了彼得。</p>
在确定索菲亚拒绝之后,安全局又自己策动的暗杀,但是三次暗杀都失败了,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狙击手干掉了‘彼得’,但最终消息确认,那只是一个彼得的玩伴。要知道,在彼得的少年军中,彼此的地位是绝对平等的,大家看能力担任将领,因此狙击手射杀的那个指挥官并非彼得,而是一个能力出众的少年军。</p>
三次暗杀都未成功,就在安全局准备第四次的时候,得到消息,索菲亚摄政王也意识到彼得的威胁,正在谋求成为沙皇,裴元器自然愿意支持,但结局却是莫斯科的政变,索菲亚杀人不成反被擒,彼得与纳雷什家族掌握了整个沙俄。</p>
十七岁的彼得在政变之中展现出的魄力和军事才能终于让李君华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难缠的对手,他有些懊悔,但失败就是失败了,他原以为裕王会嘲笑自己,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但裕王什么都没有说,显然就是给自己留了面子。</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