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专家组的评估,我此时才深深的吸了口次冷气。我本以为在安225的基础上很容易就可以造出,A8那样的大飞机,毕竟他们的尺寸大小差不多。可没到,专家几乎全盘否定了安-225的内部设计,外观也要有大的调。
吴老对我说:“东强我们详细论正过了,在安-225的基础上改成客机不是不行,但跟本没有航空公司买这么个一运行起来就赔钱的飞机。重新设计的方案是在运十的基础上模仿安-225的外部设计进行改进。这样一是省去了部分的设计时间,二是可以很快在国内进行资源合,毕竟运十的设计生产平台还在。上飞1985年-1994年国内共组装了5架麦道82,其中返销美国5架。1992年中美开始合作生产麦道9,机体的国产化程度达到7%。在制造民用大型飞机,必须要放在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四项关键评价标准上。否则无法适应市场竞争。”
老贝(贝利亚科夫)说:“为保证研制的民用大型飞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达到适航标准,必须首先突破1项关键技术:民用大型飞机总体设计技术、现代民用飞机的气动特性预测方法、民用大型飞机的噪声预测和减噪措施、民用大型飞机载荷确定技术、高效结构和强度设计技术等技术。除此之外,民用大型飞机的设计还需解决发动机、飞机机载系统与飞机的综合设计技术。我们预计以现在的情况,用最快速度大飞机也得1998年到2年能出产样机,24年能进行运营。”
王浩是大飞机项目的副总工程师。今年已经7多岁了,他在建国前就曾留欧美,是现在我国国宝级的飞机设计师。他说道:“利用全球资源利用上海优势,坚持自主创新是研制大型客机必须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双赢。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我们不能关起门来研制大型客机,而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充分利用上海的区域优势,以及现有的设计、科研、试验和生产等宝贵资源,建立以如意集团为主体,产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他指出,中国如意航空航天的大飞机必须将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通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一批制约大型客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使中国个客机事业向更高领域迈上一大步。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创新,努力把公司打造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机制造商。
听了吴越、王浩、和贝利来科夫三人的论述,消除了我的不安;也就是说大飞面的制造还是有希望地!我给自已鼓鼓气,站起来说:“各位,您们都是国际航空界站有一席之地的专家。我以汉顺银行董事长的名义来说几句吧!不管有任何困难,大飞机一定要搞下去,而且还要搞好搞大。不要怕花钱!我能赚的起同样也能亏的起。我信众位一定造出世界最好最先进的民用客机。”——
大飞机的设计工作开始正式进行了。外观是对安-225最大的模仿之处。把双尾翼重新改回单尾翼。草图和陶土模型进行风洞测试。我此时才了解到为什么造飞机这么麻烦,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的测算,有时一个小失误就可能重头在来。
现在设计部门共有一千七百多人。分成多个小组。王老负责各个小组间的联系协调工作。而贝利亚科夫负责重点项目小组,如空气动力组和飞机发动动机评审组。吴老负责和国内外各个公司联系订购各种设备和材料。
目前大部分设计人都集中在这个空军基地进行设计。而空军仿造安-225运输机,的科研人也挤在这个基地。空军的设计人看到我们这边的设计人,把安225的双尾翼改成单尾翼,便也出要把运输机改成单尾翼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