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时代周刊有一期评论,题目是《越来越冷血、自私、凉薄的华夏人》,我看了这篇文章,心里很不舒服,但我也承认其中的一些观点是有道理的。”陈诺环顾着场下的几百名听众,缓缓说道,“曾几何时,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场面:一个或几个歹徒在公共汽车上行凶抢劫,没有任何人出来制止,最后满车乘客被洗劫一空,歹徒扬长而去;一个小孩落水,一百多个市民冷漠围观,没有一个人肯下水救孩子,看着孩子在呼叫中沉入水底而无动于衷;还有,街上有歹徒正在向一名女孩施暴,脱她的衣服,街上几十名行人围着看,却没一个人敢上前挺身而出,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侮辱……这种情形下,我相信就算是低等动物,也会挺身而出的,可我们华夏人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冷血?人性何在,天理何存?”
台下的听众鸦雀无声,有的人脸上露出了羞愧的表情,想必也做过类似的看客。
“其实,只要在场的人们都挺身而出,歹徒是一定能够被制止的,落水的小孩是一定能被救起来的,行凶的歹徒是一定会被吓跑的,哪怕我们只向前迈出一步,仅仅一步!可是,为什么我们都不敢出面救人呢?为什么见义勇为的人越来越少呢?”陈诺慷慨激昂地说道,“在五十年前的华夏国,这样的事几乎不可能生。就算在二十年前,这样的事也很少见,一件这样的事可以轰动全国。可是现在呢?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已经彻底麻木了!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没有了血性,或者说没有了人性!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所以我们活该被美国人嘲笑!”
“轰”的一声,台下的听众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毫无疑问,陈诺最后那两句话让他们觉得很不舒服,但又不能辩驳,因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否则无法解释那么多冷漠看客的怪现象。就像陈诺救人的这一次,其实有些记者还是爆出了猛料的,网民们也是看到了报道的——当陈诺准备下水救人时,旁观的人都劝他不要下水,甚至有人还来阻拦他,让他签了书面合同再下水。
网民们对“救人书面合同”都是见怪不怪了,所以很多人觉得陈诺傻。虽然也有人大力颂扬陈诺的这种侠义精神,但毕竟是少数派声音,转眼便被主流观点给淹没了。
“就像这一次,我去救人时,也有个青年拦住我,让我签书面救人合同。我当时说了什么?我当时说了一句——人都要死了还签什么狗屁救人合同?”果然,陈诺也提到了这一次救人事件,他一边回忆着那天的真实情形,一边说道,“然后我把那个青年推倒在地上,我承认我很没有风度,但总强过那个没有人性的青年!”
台下的议论声更大了,很多人在内心深处并不真正认同陈诺的观点。这一代人,都是被这个时代污染了的人,在他们的眼中,陈诺的行为是怪异的,就如同2o1o年的人们看待雷锋一样,同样是觉得很怪异的。
“大家也许会很奇怪,我为什么会这么做。因为我还相信儒家的传统,相信仁义礼智信,相信温良恭俭让!”陈诺掷地有声地说道。
台下顿时响起了一片哄笑声,就连聂无双也苦笑起来。
“仁、义、礼、智、信”属于五常,常即永久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展中,成为华夏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而“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属于五种华夏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
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都属于儒家精神,曾在21世纪初风靡一时,但随后被华夏人抛弃。这是因为在2o15年以后,有很多精英站出来,像文革时批林批孔那样,怒斥这些儒家精神都是愚民政策中的组成部分,是阻碍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而且也都是过时的东西,不应再在现代社会中使用。
比如温良恭俭让中的“让”,就是希望民众忍让和与世无争,打落牙齿往肚里吞,有了冤屈也不去上访,这与古代帝王们的政策一样,都是愚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