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所有进入白龙会的人都要先训练,包括王一刀他们也不能幸免。他们虽有力气,确不懂力的技巧,说白了,也就是武功。才会被张卫国一个人就打倒全部,由柴如义训练他们,他们倒也心服口服,毕竟有真本事的人值得尊敬的。
当初跟柴如义一起过来的几名队员,现在都分在各个州县,分别对当地的江湖势力进行整合与训练。他们没有敢对大的帮派动手,一般就对些十几个人或者几十人的小帮派动手。本来,这些小帮派就属于一些小行业自发组织的,没有什么靠山。现在白龙会一来,还没使什么手段,就全部归属白龙会了。当柴如义向张卫国禀报这段时间的成绩时,张卫国不忘交待柴如义,这些收编的小帮派,尽量分开来使用与训练。不能在白龙会里产生山头主义。
这时,已是万历二十一年十月。这时发生几件对大明朝可以说是天的事件,其一,明朝在朝鲜又跟倭寇打起来了,而且被倭寇打了伏击。虽说没有伤筋动骨,但是也死伤众多。
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南、北韩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华夏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华夏万历年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是明国,是故向华夏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国的行动受阻。
其二,四川杨应龙造反了。杨氏历代统治播州,时任四川总督的李化龙除增收国家税赋外,还私自增加播州的税赋,要求杨应龙长年向其进贡。但杨应龙不允,便派其子前往四川谈判,其子被杀,并将头悬挂于城门,杨应龙震怒,发兵讨伐李化龙。李化龙便向朝庭说杨应龙反叛,朝庭派兵,并钦点李化龙挂帅,对杨应龙部进行围囤。三月后,杨应龙兵败于海龙囤,所有与杨氏家族有关系的人均被诛杀,共二万余人,仅杨应龙幼子杨奉禄被一侍女所救,从海龙囤古堡后山崖逃脱。
其三,因为秋粮马上就可以收了,而大明周边的游牧民族又蠢蠢欲动。想在这个时候,入关抢劫一番。边关一时间小的战事不断,求援的奏章一批一批的来,可是大明朝哪还有多余的军队可以调遣。现在朝鲜的战争要钱粮,四川的平叛要钱粮,边关的守将要钱粮,派出的增援军队要钱粮。搞的神宗皇帝与户部兵部头疼不已,而最后商议的结果就是加赋,所有州府加收战争税赋。
大明朝有府一百五十三个,而当时就是看能收多少税赋分等级的,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二十万以下十万石以上为中府,十万石以下为下府。这庐州府因为属江淮一带,百姓还要好点,手里还有点余量。而其他的地方,本来军户民户就快活不下去了。等着秋收以后有点结余,哪想到现在朝廷又要加税。很多人看这税一交,自己还拿什么活?于是,很多人纷纷逃离,成了流民。但是不是说成了流民就不会饿死,很多人依然没有吃的。这时,有人开始带头冲击县城。一时间,各地都有流民造反的事情发生。搞的各地守卫军队,紧张的不得了。
明朝末期,对流民造反。主要采取的是血腥的镇压。百姓怎么会是官兵的对手,百姓死伤惨重。而庐州府因为有张卫国设立的安置点,所有进入庐州府辖内的流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在周围州府都有流民冲击县城的事,在庐州府内没一次也没有发生。
南京巡抚曹坤(虚构,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最近流民造反的事,伤透了脑筋。一方面调动军队镇压,而另一方面又加紧收税赋,朝廷派下来的事,能不尽力吗?南京地属江南地带,向来是税赋大户。如果这次完成不了,估计自己的仕途也就到头了。各地都有流民造反的事情发生,而自己辖内不起眼的庐州府没一次也没有。而且庐州府的税赋已经全部按时交了上来,这样曹坤很好奇。细问之下,才知道进入庐州府的流民都被一个叫张卫国的人施粥安置了下来。当下,派人召庐州知府李天放与那个什么张卫国来,他要看看,小小的庐州府是怎么做到的!
(PS,昨天没有更新,因为再构思剧情的发展。说实话,这一章比较难写。因为如果不改动一些历史,那么男猪脚怎么办?而改动又不能太过份,想了很久,才把这章写完。接下来,是我们男猪脚开始真正影响大明朝的时刻了。我不想把历史的小说写的全部是之乎者也,所以有时候会用白话。请不必太较真。在此,求各位大大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