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就是把自已的神识,进入刚出生婴儿的体内,能够"夺舍"的人,一般有较高的修为,并且功行和道德也是很高的,为了不再转世被迷,也就是借个身体继续再来修炼,所以他们是出胎不迷。修道者往往不甘心这一辈,学到的东西就这么散失,因此竭力维持此生意识,只是换个肉身而已。其原理就是采用某些特殊的手段,使得在死后精神能够凝聚不散。”李教授目光和蔼的看着吴朗,缓缓道。
“那具体使用什么呢?”吴朗继续追问道。
李教授点头一笑,道:“就是"凝神之术",首先选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需要全神贯注才可能达成,这就逼迫着你聚精会神,时间久了,自然就能够到达"制心一处"的境界,外在的纷纷攘攘已不能使你分神了。其实所谓心性修行,就是精神体操,肌肉能锻炼,精神当然也能锻炼了。凝神术有成的人,表现为心性淡泊,外界的灯红酒绿,声色犬马,很难动摇其本心,说白了就是很有"定力"的那种感觉。”
“通过"凝神术"的锻炼,人的神识能够做到凝结不泄,即使**已死,神识却仍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就可以找个新的皮囊,也就是"夺舍"。至于真有其事还是虚妄之言,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凝神"的养生意义超乎想象,人的一生是有命数的,即使你不相信死后能够精神不散,"凝神术"的锻炼至少能够尽量减慢人的先天气数的消耗速度,极大延长人的寿命,这点毫无疑问,欲养生者不可不知。”李教授娓娓说道。
“那您刚才说的气场会与其他气场进行交换,人类气场能与非人类的气场交流,以及观察气场的最佳条件,又是什么呢?”吴朗看着李教授,继续问道。
“我们的气场中具有强烈的电磁效应,因为我们在持续不断地散发和吸收能量。每当你与他人接触,你们的能量都会发生互换:你会给出一些能量,也会吸收一些新的能量,你接触的人越多,这种能量互换也会越多。如果你能够觉察到自己与他人的能量交换,那么一天结束后,你就可以把大量的能量碎片聚积起来,进行整理,避免对你自己的气场造成不平衡。如果你对这种能量交换不进行任何疏导,那么一天下来你只会感到精疲力竭,甚至冒出许多奇奇怪怪的念头和想法,产生许多陌生感。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有一天觉得自己简直是要疯了,究其原因,并不是你真的疯了,而在于那一天你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聚积了怎样的能量。想想看,你身边肯定有那么几个人不太容易交流,不管是在电话里,还是面对面地与他们交谈,都会让你觉得费力。有时候谈到一半,这
个人会莫名其妙地挂断你的电话,或是转身离开,你马上会有种被人一拳揍在胃部的感觉。这样的气场互动显然不太健康。 你体验到的不愉快是由你的气场在交流中得不到回应所引起的。”
“伯父,那就是说气场,需要靠自悟,去感觉,去体会,我这样的理解对吗?”吴朗问道。
李教授点头笑道:“可以这样理解,个人通过一定方法的炼习,就可以感应和看到气场的存在,但这样的人往往在极少数,因为人为动物,唯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人也是动物,但在万物中却是最具有灵性的,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耗费心中的精气。比方说你听到某种声音,一定有其感觉,必然会想起相关联的事和物,这在心理学上叫"连类通感",它和事间万有相关!”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吴朗眼睛猛地一亮,随即,又仔细聆听着李教授的讲述。
“对气场的感悟和认知,和一个人的智慧息息相关,其实智和慧,是有细微差别的,智力或者叫智商,不能转换成慧,同样慧心或者叫慧根,也不能转变成智!智可以通过教育来学习,传授,掌握,这属于社会。而慧则是气质,天赋,或者超越常人的特殊能力,它属于个人,不能接受,只能启迪,比方说你!”李教授说完,大笑连连。
“伯父,您老这样夸我,就不怕我骄傲吗?”吴朗呲牙一笑。
“别人或许会,你绝对不会,因为你心性沉稳,性格内敛,做事极有分寸尺度,不是孤傲自满,嚣张跋扈的人。”李教授哈哈大笑道。
“伯父,您老继续说,我听着呢!”吴朗赶忙岔开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