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说英语的法国人
其实法国人向来重视新闻舆论,号称三大媒体强国之一的法国从来不乏“发出声音”的媒介,问题在于,这些声音都是用法语发出的。
法国人对本国语言和文化的热爱和保护不遗余力,举世罕见,从官方到民间,他们在全世界各个角落努力阔大和保持着法语的影响力,从代价不菲法语国家峰会到遍布全球的“法语联盟”,捍卫法语、推广法语成为历届法国政府共同的使命和义务。法国发达的传媒业,不论官方色彩浓厚的法广(RFI),还是具有私人甚至商业色彩的《世界报》、《青年非洲杂志》、TV5及CANAL+电视台,都不约而同把“发出法国人的声音”当作自己理所当然的职责,在世界各个角落努力推广法国的观点,法国的价值观。
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兰西24和这些前辈媒体并无本质的不同:他们都面向国门外的全世界,都一面强调自己不是法国政府的传声筒,一面卖力宣扬法国人对世界热点和国际大势的观点看法,都在连篇累牍、无时无刻发出“法国的声音”。
法兰西24诞生的意义在于,法国媒体终于摆脱了一贯顽固而浓厚的“原法语主义”情结。
以往法国人的逻辑往往是“请先接受法语,然后再倾听法国的声音”,RFI也好,TV5也罢,其遍布各洲的本地频道和调频广播往往承担着宣传法语文化、介绍法语学习途径的任务,甚至直接播出法语学习节目,他们的做法,似乎希望先把世界“法语化”,以便理解法兰西,理解法国的声音。RFI等设有其它语种广播,但这些广播覆盖面窄,采编力量薄弱,实际上不过是其法语节目的附属品罢了。不错,EURONEWS例外,您只需按一下遥控器就可自由切换语种,但这个24小时新闻台是欧盟的官方台,只能发出“欧盟的声音”。
应该说法国的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至少法国媒体在法语区内的影响力是稳定的,而法语区也似乎成为为数不多可以在“英语的天下”中撑起一方保护伞的地方。然而法国是一个具有全球利益的大国,也是个具有独立自主外交传统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所发出的、往往不同于美、英的“另一种声音”,需要被尽可能多的国家和民众听到并理解,不论这些国家和民众操何种语言,对法语有无兴趣。
“原法语主义”情结使法国人在媒体报道领域更多强调“法语”而非“法国的”特质,结果自然只能使法国的声音在法语区以外变得微弱乏力。
残酷的现实催生了法兰西24,这个24小时新闻台目前募集了一支由170人组成的双语(法、英或法、阿拉伯)记者团队,这就意味着不论是英语、法语还是阿拉伯语节目,都可达到采编力量“齐装满员”的境界,而不再如RFI的小语种播音那班“小猫三两只”地小打小闹;意味着法语第一次不再是一家法国主流新闻媒体的第一主题词:FRANCAIS依旧是第一位的,但含义已由“法语”变为“法国的”(这两个词在法语中写法都是FRANCAIS),香榭丽舍大街上并排播出的英、法电视节目是个极耐人寻味的象征:从这一刻起法国人更重视听众对“法国声音”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而不再一厢情愿地强迫他们首先接受法语。
对于全球新闻界这也许是一小步,但对于法国却可能是一大步:经过与英语圈几十年的抗衡斗争,法国人终于开始把“法国的”置于比“法语”更重要的地位,从这一意义上看,法兰西24或许只是一系列重大演变的第一环。
说话不是容易的事
法兰西24已开始发出“法国的声音”,但要让这声音更持久,更响亮,却绝非容易的事。
如果说法兰西24还是个呱呱坠地的婴孩,那么它的对手则成熟、强壮得多,CNN开播至今已达25年,BBCWORLD也已满15岁,他们的声音显然比“法国的声音”更响亮、更训练有素。
和此前法国媒体不同,法兰西24更侧重于对非法语区的播出和覆盖,这就丧失了TV5等传统法国媒体主要面向法语区观众的“主场”优势。理解“法国的声音”比法语更重要固然已很不容易,真要说好“法国的外语”则更难,在世界各国媒体纷纷卷入“形象国际大战”的今天,面对“今日俄罗斯”和“半岛电视台”这些“其它国家声音”的挑战,法兰西24必须付出艰巨努力,方有可能站稳脚跟,让“法语世界”以外的观众愿意尝试以法国视角观察国际事务。
目前看来法国人的应对手段是国家干预:官方资金,政府协调,法新社、RFI等官方新闻机构分支、资源的共享,但过于强烈的官方色彩也许会降低法兰西声音的说服力,而国营环节的增多或许将影响该台的反应速度和工作效率,而这对于一家即时新闻台是至关重要的。
对“法国声音”最现实的威胁也许是资金:BBCWORLD一年预算为8亿美元,CNN更高达16亿,相形之下,年预算仅1.5亿的法兰西24势必不能走同样新鲜出炉的半岛英文台“金钱换嗓门”的捷径,而只能实打实地靠“练声”、靠“金嗓子”去感动观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