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了年,就进入七十年代了。在来江当了县革命委员会一把手的军代表,也就是空军基地的那个师首长刘政委,想着要在地方上做出点政绩来,出台了一个来江县路桥建设方案。按照咯个方案,由县里出资金,空军部队出设备和技术,县里各公社大队出劳力,在两年内修建来江大桥和县城至灶头街火车站的柏油马路。
咯可是一个大工程啊,是来江县解放以来由县里出资出力建设的最大工程了。以前县境内修过铁路,修过英雄灌区,修过空军机场,可那都是上面投的资金。所以,咯一次县里的方案一出,各公社各大队就都作了大动员,要以最大的努力,支援县里的路桥建设。
任务一下来,大水公社的各个大队以下的生产队,全都要抽调一两个劳力参加县里的路桥建设。上林湾是个小湾村,全队的人口和劳力数都少,就只摊了一个劳力任务。队里的几个干部一商量,还是以半劳力顶着,让刘晓楠去顶咯个任务。
出了年节,刘晓楠背了个背包,提了半布袋子米,和对林湾的刘德街、大湾里的刘功云、刘仁知,按大队的通知,一起赶去指定的路桥工地集中。
刘德街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身材瘦弱,病秧秧的样子,还有只眼睛受过伤,几乎没了视力,最多只算得半只眼睛。湾村里的人就笑称他为“一只半”。刘德街平日里做不得苦事,队里就干脆让他顶了劳力任务。咯种做法也和上林湾一样,有点使巧应付上面的任务。
刘功云快五十岁了,是个石匠师傅,是上面点着名要去的技术工。听到讲,各湾村里凡有土石、砌筑方面技术的劳动力,都被点名要参加县里的路桥建设。
刘仁知,就是年前农闲时,家里起新屋的那个富农子弟。
上面通知讲,大水公社的劳力全部到来江上游的田江口岸镇子上集中。那里有一座大麻石山,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建造大桥开采石块。
功云师傅知道路,带着大家往田江口岸去。先走的一段路与去红卫煤矿挑煤的路相同,但过了大路桥后不远,就转了方向,没再朝煤矿那个东南方向走,而是向正东走。路上经过黄沙公社的泗洲集,在那里喊着渡船过了来江,再沿江往上走一程,就到了。总共大约有四十多里路程,四个人不紧不慢地走了大半天。到那里时,已经过了吃中午饭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