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嗯”了一声,正待召唤郭英与耿炳文前来。,
原本一脸沉静的李景隆见齐泰出来坏了他的好事,再也不装了,出班反驳道:“长兴侯、武定侯虽然都战功卓著,但他们都六十好几的年纪了,还能带兵长途跋涉吗?满朝文武上千人,就无人可用了吗?”
齐泰朝上忙拜道:“曹国公说的是。朝廷里人是很多,将才也是不少,不过长兴侯与武定侯皆是跟随太祖起兵的开国功臣,能力与经验自不用说,他们还有着旁人永远无法永远的名望,号令诸路人马也会得心应手一些。”
李景隆听到这里不由大怒,这齐泰明面上是在向皇帝推荐主帅,暗中却也嘲讽自己继承的是先父的爵位,根本没有资格与耿炳文、郭英他们相争主帅之位!
他正待向齐泰发难,不想前面的徐辉祖却是站了出来,挡在他的身前,附和齐泰道:“陛下,齐部堂言之有理。臣遍观湖广、北平的所有塘报,发现两个叛王攻城略地几乎都是不费吹灰之力,投降者甚多。他们是太祖的子不假,但臣认为,诸官摇摆不定,无决战之心的根本原因却是因为两个叛王在当地威望甚重的缘故。”
徐辉祖根本不给李景隆插话的机会,滔滔不绝地道:“即便此刻两个叛王借助曾经的威望成了一些气候,但也只是一时而已。陛下统御四海方,强兵百万,携泰上压顶之势,故此,朝廷选择平叛大将不必是旷世之才,只选既有威望又有忠心的主帅讨伐即可。有了长兴侯与武定侯的威望压阵,必不会再出现投降的情况。
湖广水系发达,主帅必须要熟悉水战才行,武定侯跟随太祖打过鄱阳湖大战,水战功夫了得。早年武定侯又随军攻过武昌、岳州、岳州、庐州等地,熟悉湖广地形的武定候实在是征讨朱柏的最佳人选!
而长兴侯则以御守闻名天下,曾驻守长兴十年,抵御张士诚的进攻,将太祖的后方重镇长兴守的固若金汤,给鄱阳湖大战的胜利创造了充分的时间。长兴侯可谓是朝廷最强之盾,最强之盾正是攻击性极强的朱棣之克星!”
众人也是纷纷点头,很认同徐辉祖的对策,连对其不满的朱允炆听了都是不住额首。
至于郭英与耿炳文的忠诚,没有人会怀疑,郭英早已明确站队,而且拉着女婿辽王站到了朝廷这边耿炳文的嫡长子耿璇则是娶了皇帝的姐姐江都公主,耿家更是绝不会附逆的。
连黄子澄与方孝孺也只能出班表示了附议。李景隆见此,根本没办法出言反对,只能保举驸马都尉李坚为耿炳文的左副将军,后军府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保举盛庸为郭英的左副将军,刚立大功的宋忠为右副将军。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李景隆安插自己的人的提议,黄子澄当即带头附和,方孝孺见状自然忙是跟从。
黄子澄认为齐泰跟郁新、杨靖他们走到一块,是背叛了自己,而且在东暖阁外齐泰给了他好大的难堪,此刻又跟徐辉祖、耿炳文、郭英这些武勋勾搭到了一起,这是彻底走到了己方阵营的对立面。,
以前老瞧不上的李景隆此刻在他的眼中竟是如此的可爱。
齐泰他们推荐了两主帅的位置,也不好跟黄子澄他们争四个副帅的位置,双方算是各让一步,定下了两路领兵将领的大名单。
朱允炆见满殿“和谐”,众臣精诚合作的模样,大感欣慰,立马下诏:
令武定侯郭英为西征讨逆大将军,青州卫指挥使盛庸为左副将军,孝陵中卫指挥使宋忠为右副将军。中军右都督郭镛、中都副留守郭鉴、旗守卫指挥使郭钫等部兵马,一齐随郭英西进讨湘。瞿能三父子与湖广、赣鄱、贵黔三省的所有朝廷兵马、衙门辅助郭英讨逆。
令兴侯耿炳文为北伐征虏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并飞檄征调云滇的江阴侯吴高,都督佥事耿瓛、平安、潘忠、杨松、徐凯、李友、李晖、等部兵马一齐北上征燕。辽王、辽东总兵杨文以及北方所有的朝廷兵马、衙门辅助耿炳文讨贼。
等朱允炆盖好印玺之后,齐泰、郁新、徐辉祖等人也同时为朱允炆制定好了详细的后勤保障章程。
齐泰负责在兵部调兵遣将徐辉祖等勋贵掌的五军都督府配合兵部调拨军械,将最好的军械及时分发到各军士手中新掌工部的杨靖负责架桥铺路,好让朝廷兵马尽快发往两地郁新的户部则负责筹集两路大军的钱粮。
不知不觉重新站到众臣中间的徐辉祖再次建言道:“陛下,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便是稳住其他藩王。要防止湘、燕两叛王未平的情况下,让其他藩王趁机作乱。尤其是与湘王府交好的宁王,朝廷应当速派钦差宣慰诸王,使他们不会附逆。”
“是极!还好有魏国公言!那此事就劳烦魏国公拟个人选名单递上来,朕过目之后,立即执行。”徐辉祖的才能的确不是黄子澄与方孝孺能够比拟的,哪怕朱允炆对他再有意见,在徐辉祖为其兢兢业业出谋划策的情况下,也是消弭了大半。
打了多时腹稿的梅殷,也是站到了徐辉祖的一旁,向朱允炆建议道:“陛下,但凡n,都会冠以某些大义的理由,湘、燕二王在他们的叛逆檄文上,对太祖说的奉天靖难断章取义,想以此来赢得天下士子百姓的民心。自古名不正则言不顺,朝廷也必须尽快拿出反制手段才是!”
朱允炆忙道:“姑父有何妙策还请教朕”
“陛下应当拜祭先祖圣庙,再传令宗人府,革除朱棣、朱柏两个叛王以及他们的嫔妃、子女的爵位、封号,向天下宣称他们的叛逆身份,此为其一。”梅殷虽也是尊的儒学,学得孔孟之道,但他的逻辑分析能力,明显强于黄、方二人。
朱允炆听得连连点头,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示意梅殷继续。
“其二,朝廷应该也拿出一个平定叛乱的诏书出来。”说到这里,梅殷从怀中拿出了一封长长的奏疏,双手捧起,高声道:“臣已连夜写好了一篇文章,还请陛下过目。”
“快快拿上来。”朱允炆迫不及待地招呼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