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平觉得这也太巧了,他这会真有种这不会就是缘分吧的感觉。
于志平这时和同伴之间的站位,是在更靠近女学生的方向,他们原本是应该快速横穿这条钉子路的他这时没有做出一直看向女学生的动作,而是特意的拽拽伙伴放慢了脚步,没有急着过路口。
当观察到女学生距离他只有五、六米远的时候,他扭脸看向女学生,等女学生也快速的直接看向他时,他笑着向对方说道:“你好。”
女学生也是对他笑笑说了声:“你好。”
他问道:“你往哪个方向走?”
女学生一指西侧说道:“我在前边不远的市上学。”
于志平一笑道:“正好,我们也往那个方向去。”
三人随即一同横穿了钉子路。
女学生这时关心的问道:“你们找到那个68号街坊了吧?”
于志平苦笑道:“没有,我们找了1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现在是准备去前边的邮局,看看邮政工作人员是不是知道这个地方。”
女学生露出很是钦佩的目光看向于志平道:“嗯,这是个好主意,那邮局就在前边不远处,他们天天送信,应该知道68号街坊在哪里。”
就在于志平正陶醉于女学生那钦佩的眼神时,女学生关心的再问:“你们不会还没吃饭吧?”
“我们吃过饭了,因为考虑到邮局是1点半上班,我们刚才抓紧时间吃了个饭。”
女学生哦了一声后说道:“我们学校也是1点半上课。”
于志平问道:“你应该快该参加高考了吧?”
“我现在是高一,明年参加高考。”
女学生接着一指前边不远处的路边的邮局建筑物说道:“前边就是邮局了,我们就在再前边的马路对面。”
于志平现在也能看到前边不远处的了,与女学生的分手是在即了,今天他将会离开这个市,恐怕他与这个女学生再无相见的缘法了。
于志平此刻突然对那个女学生说道:“我能做你的笔友吗?我是在市上大学,你以后如果万一考上市的学校,我可以在那边给你当导游。”
笔友是这个年代的时代产物,虽然不是很大众化,但也是有些受众的。
比方说有某个人在报纸或电台上被点名报道了,有些粉丝就会给报社或电台写信,委托对方把附有自己邮政地址的信件,转交给那个名人,如果那个名人按地址回信了,并且双方因此继续有书信往来,那双方就成为笔友了。
这种互不相识的笔友,通常在书信往来中、主要是谈论理想和革命事业像那种名人,他可能同时会有很多笔友,他和那么多的笔友互相通过信件交流思想,其工作性质有些类似于现代的群主。
当然,也有更少一部分人是在双方认识之后,才成为笔友的,而他们在成为笔友之时,并没有其它名目上的关系这种笔友的心态,不好一概而论。
至于那种恋人之间的长期相互通信关系,那不属于笔友的归类。
于志平只知道有笔友这个概念,但他从来还没有交过笔友此刻他突然来这么一手,也算是灵机一动,其目的自然是希望能和女学生保持个能够连系的上的方式。
他也明白,有些事必须得男方表现主动,而有些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