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锵锵三人行
也许是杨孟晗的铺垫,杨孟昭和翁心佑请文翰爵士和阿礼国好好吃了一顿大餐后,英国佬什么狠话都没说,就这么轻描淡写地、笑呵呵地走了;只是约定,下周派外交特使去香港,参与和平谈判;顺带着把夏英两国战略合作协议文本基本敲定,交各自政府审批。
杨孟昭、翁心佑像送瘟神一样,在码头把这两位送走后,都不禁松了一口气;以为会很头疼的啰嗦事,竟然就这么有惊无险地糊弄、对付过去了?
两人相对开心地哈哈一笑,然后,坐上马车,施施然往立春县而来。
他们进来时,杨孟晗家人已经在忙忙碌碌地收拾行装了。
邮轮已经第三次靠港,这一批船队,又带来大几千人;军属移民都差不多齐了,第一批四千多巡防旅官兵各家的安家田,都分下去了。立春县县城四周,已是一片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风光。
汉人摆弄土地的把式,是刚刚的;第一批军属移民的第一茬稻子,都准备开镰了;周立春也领着第一营的士兵,帮忙收割;第一茬嘛,大家都参与一下,留个念想。
百龄县在汪百龄的操持下,也落后不了多少;他跟杨孟昭、翁心佑拍胸脯,两万户移民,年底保证到齐;实际上他们也着急,三湘都乱成一锅粥了,谁家都想把近支本家、亲朋好友都安置在启德港和百龄县。反正现在每个月都有班轮,想回家也方便。
徽商帮自己的家人,大多数也在沪上;新东方地产开发的花园洋房,他们基本包圆了。
贩盐的徽商也来抢房子,把家小送到沪上。他们也和大夏公司上海招商办谈妥了,就在百龄县东面,设一个新徽县;盐商们就是豪气,签了合同没几天,银子都拉进华夏银行金库里了。
让咱们盐大佬还跟银行借银子买田?哼!咱丢不起那人......
南洋打了大胜仗,西婆罗洲地盘全是汉人的了,在广府和福建,消息传得很快;去了就给地,没钱官府借给你;这好事是天上掉馅饼嘛。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地坐着大福船、小福船、红单船,就下来了;每天都有一两船到港。
然后呐,然后就是兰芳几大家互撕、抢人头呗;大夏公司搞得都不好意思下手。
在书房里喝了几口茶,翁心佑翁老先生有些感慨地说:眼下,虽然每个月,能过来万把人,还是太慢啊;这么大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填得满......
呵呵,翁老先生是在中国呆习惯了,特别不能忍受哪怕是一块田地荒着;他不知道,除掉中国,外面的世界,地广人稀,才是常态。
杨孟晗:大阿哥,船舶运输方面进展怎么样?
杨孟昭:已经订购的两艘新邮轮,最快也是年底;半新邮轮,阿礼国已帮忙弄到了一艘,三四个月内能到;短期内还是搭乘运货商船,路上比较辛苦。嗯,这一年多,我们一直是个比较慷慨的买家,而且买船主要是为了沪上到西婆罗洲的运输;英国佬不管怎么讲,拿的还是大头;而且,还有不少订单在手上没交付。徽商帮,包括哪些盐商,也准备组建海运公司和长江航运公司;阿礼国在虬江的船厂至少翻过年才能投产,已经有人上门谈生意了;你没看阿礼国现在都笑眯眯的嘛,他没少挣钱。所以,这一次,英国佬不偏向红毛,也在情理之中吧。在马达维奇亚,英国人可没什么生意;估计等文翰、阿礼国回去把消息传开,英国商船会来得更多。明年再增加几条船,也许,明年每个月,移民人口能超过两万吧。
杨孟晗:那我们配套的东西,要抓紧了。
杨孟昭:财政局下面设立海关总署,先在五个港口,设五个海关;初步的出入境管理和海关税收管理;两个月内,会有个模样;尼古拉斯.贝利斯最看不得银子就这么白白流失了。嗯,和犹太人合作,短期内,对我们帮助很大;好多事,我们都是门外汉。幼鸣,听说犹太人没几个呀,有学问的,可真不少;这一点,我们大夏要好好学习。
杨孟晗:教育体系,花多少钱,都要先做起来;这很重要。
翁心佑:幼鸣,你在上海,第一件事就是办师范学院,我们还看不到呀;放心吧......
翁心佑:现在,几家都在抓土人,做得有些过份了。
杨孟晗:土人要尽快纳入编户管理,要和平相处的,不能让他们几家再乱来了。
翁心佑:按理,立国后,应当这样;可是土人还是有点多呀;一时半会,华人数量都赶不上;现在,新来的加上原有的,汉民还不到一百万呐。现在大夏地盘上,达雅人和其他土人都有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