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临死得不明不白,廷尉府自然是要验尸的,与其在他的遗体残缺不全之后祭祀,不如就在现在祭祀。于死者而,也算是留了全尸了。吴仲临一生倔强倨傲,甘于清贫,从不向富贵低头,下葬之前,总要让他风光一回。”卫卓的一席话,说得哀婉无比,在座的众人想起吴珂生前的音容笑貌,不由得都有些嘘嘘了,几个重感情的早已悄悄儿低头垂泪了。
话一说完,卫卓便一拱手,带着几个主事之人出了大帐。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卫卓登上高处,大声说道“诸君,方才我去面禀了诸位教习,他已经同意我们祭祀仲临兄了”一听这话儿,数百个太学生立刻在心中长出了一口气儿,谢天谢地,吴仲临终于可以瞑目了
“诸君,请听我们的安排,各司其职,一定要让吴仲临瞑目一路走好”卫卓的声音中夹杂着一丝凄楚,还夹杂着一丝说不明道不清的味道儿。”吴仲临以死明志,使者真英雄也一定要让仲临兄有个风光的葬礼如此,才能让他一路走好”太学生们在心中默念倒。
本朝的礼仪,一共有五礼。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合称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每一种礼仪都有固定的仪式,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最为悲切凄婉,歌离歌、挽歌等哀怨之曲。
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载“以丧礼哀死亡;以荒礼哀凶札;以吊礼哀祸灾;以襘礼哀围败;以恤礼哀寇乱。”丧礼,是按照名分服丧的礼节;荒礼是发生自然灾害之时,诸如饥荒、瘟疫等变故,朝廷所应采取的救灾措施;吊礼,是对遭受水旱灾害、地震、日食、月食等灾害的郡国表示哀吊和慰问,行吊礼的同时,往往会举行祈禳活动,以求除祟去祸;会礼,是他国遭受侵略、动乱造成重大损失时,与之结盟的国家要派出使臣,筹集物资去救助。
恤礼,也是指对遭受不幸的他国表示慰问、抚恤的礼仪,国君、重臣身亡,便用恤礼。
五礼之中,会礼、恤礼是要以朝廷的名义举行的,丧礼、荒礼、吊礼则不然,诸侯。大夫、士都可以举行。太学生们正在准备的便是丧礼,究其根本,只是丧礼中的一部分,祭奠。儒家的行为,都是以五经为参照的,礼仪则看礼经,礼经是源自周礼的。
礼记曲礼下所载,天子死了叫做崩,诸侯死了叫做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传统的丧葬祭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为丧礼,即死者临终直到下葬之前的一系列仪式;二为葬礼,即下葬过程中的各种仪式;三为祭礼,是指下葬之后所举行的一些仪式。
在太学生心中,吴仲临的这一次大葬,定然要流传天下的。既然如此,就不能让普天之下的读书人挑出毛病来。昨日,几个饱学儒生一夜未睡,翻遍礼经终于参照周礼、礼经,几番议论,几番争执,终于议定了一套极其详尽的祭奠之礼,可谓集古礼之大成。
礼记王制曰“天子七日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吴珂是太学生,太学生便是士,士死后三日便要出殡了。如今廷尉府还没有验尸,丧礼和葬礼便无从谈起,无奈之下,太学生们便只好在祭礼上打主意了。
礼经所载,士的祭礼主要有三项儿,一为“服丧”,一为“奠仪”,一为“持拂挽歌”。”服丧”就是戴孝,戴孝不是随便戴的,是要按照服丧之人和死者的亲疏远近来戴孝的。
本朝的朝野之间,都是父权社会,以父亲的宗族为重。父宗的亲属,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称为本宗九族。所谓的“谋逆造反诛九族”,诛的便是这九族。
九族之内,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是此意,“杀”便是减少的意思。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一共有五种,被称为“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