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条约》签订之后,被迅速传回了成都城。接到条约后的益州官僚们群情激奋,怒发冲冠。特别是《白水条约》中的赎地费和赔款,让全益州的官僚们都为之咋舌。将赎地费话赔款加起来,就是二十八亿钱、两百三十万石粮食和十六万一千匹丝。益州官僚们对此愤愤不平:就算益州是天府之国,那也不该索要如此之高的赔款。相比之下,朝廷付出了八十亿的军费,那是因为朝廷统治着十几个州。而益州只是一州之地,就要付出如此之多。而且朝廷还不用赔付丝绸,而《白水条约》中对各类的丝织品都规定了一个巨大的数额,这明显是西凉人知道巴蜀之地盛产丝绸,所以才特地提出来的。这让益州官僚们都感到自己是被当成冤大头了,除了张松和法正两人外,人人皆是愤愤不平。
但没办法,仗不能再打下去。于是益州也只好按部就班地准备赔款去了。随着益州签订了《白水条约》,郭嘉并未建议黄忠和文聘率军从汉中郡撤回。因为要保证益州履行条约,所以西凉军必须要等到益州把条约上答应的所有利益都割让完毕,才能撤出汉中。想来益州毕竟是天府之国,没有遭受黄巾之乱,赔付那些赔款,虽然有些困难,但是若能掏空府库,还是能够完成的。而益州也绝不会慢下赔付的步伐,因为汉中还在西凉军的手里。汉中多在西凉军手中一刻,成都城就要警醒一刻。
在《白水条约》签订的同时,其他参与了十军会攻的势力,也都在接待来自西凉的使者。
并州,晋阳城内。
董卓有了李儒的提醒,对于西凉使者的到来没有多大的惊讶,命李儒代表并州,同西凉人谈判。在李儒的努力下,并州和西凉也订立了条约。因在晋阳城中签订,称为《晋阳条约》。《晋阳条约》规定,并州向西凉赔偿五亿军费;并割让上郡南部的五个县,也就是后世榆林一带,被刘范命名为榆林郡,并入凉州,同时也并入他的凉国;并州牧董卓遣使向凉公致歉;并州开放黄河口岸,保持与西凉的互通有无,且不准禁止并州流民向凉州迁徙;凉州释放并州军的俘虏。
对于董卓来说,五亿钱还不算事,最主要的是,其中有条规定他必须遣使给刘范道歉,很显然这一条是刘范提出的。这是让他最为痛心疾首的。董卓有多恨刘范,就连他都无法估量。更别说让他给刘范道歉了,这不就是摆明了刘范要羞辱他吗?但恨归恨,条约还是被执行下去了。
就在董卓服软之后,下一个服软的是乌桓单于蹋顿。乌桓是这次大战中损失最惨重的,没有之一。在长安大捷中,乌桓人因为被皇甫嵩所算计,成为了官军的替死鬼,吸引了西凉军最多的攻击,所以蹋顿逃回辽西时,身边还活着跟他回来的,只有两百多人,剩下的大多死在了长安城中的混战,和死在回辽西的路上。
虽然西凉手中没有乌桓的把柄可以拿捏,乌桓距离西凉也很遥远,西凉不会越过千里来追杀乌桓人,但乌桓人对西凉军的恐惧还是在战后逐渐树立起来了。蹋顿也不得不全盘接受了西凉使者给他提出的条件。因在辽西签订,故称为《辽西条约》。《辽西条约》规定,乌桓必须向西凉赔款二万匹良马,十万头健牛,三十万头羊,五千头骆驼,以及每年都要给西凉进献九白之贡。相对的,西凉把乌桓俘虏放归。
九白之贡,本是清朝喀尔喀蒙古向清太宗求亲时,清太宗规定的上贡之物,是一头白驼加上八匹白马。这九白都是极为珍稀的罕物,很难找全。刘范本就喜欢马,又苦于战后没有什么可以牵制乌桓人的,便想到了利用九白之贡。
九白之贡,除了乌桓人接受了之外,还有鲜卑六部。本来鲜卑分裂成七部,但随着步度根的阵亡,其部众被其兄兼并,遂只有六部。六部也都各自接到了西凉使者提出的条件。六部哪有反驳的勇气?毕竟跟着他们生还回来的者,甚至比乌桓人还少。于是六部都签订了条约,称为《六部条约》。《六部条约》规定,六部必须各自赔偿西凉三万匹马、十二万头牛和四十万头羊以及一万五千头骆驼,六部加起来共计十八万匹马,七十二万头牛和二百四十万头羊和九万头骆驼。再加上每年的九白之贡。这些丰厚的赔款,换来的只是西凉放还鲜卑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