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3年4月4日,霍伦港。
陆军第三混成团团长、葡萄牙驻屯军司令、黑海支队总指挥毛君中校刚刚结束了一场酒宴。酒宴宴请的对象是海军的一众军官,以及跟随毛君他们作战多时、关系比较密切的南尼德兰、瑞士雇佣军的首领们。
海军已经得到了来自本土海军部的正式命令,即将分成三个批次归国。海军在外已经好几年了,无论是军官和士兵们都非常想家,说归心似箭也不为过。而舰船本身呢,也需要一次彻底的大修。荷兰人的修船技术虽然高超,但东岸人的舰船与他们的毕竟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东西荷兰人根本无法修理,因此还是得回到本土的船厂后再做处理。
海军军官们对于能够回国非常开心。他们已经受够了北海沿岸阴冷潮湿的天气,受够了联合省那难吃到极点的食物,受够了港口内那肮脏落后的生活。他们怀念起了巴西近海那温暖的阳光和沙滩,想起了本土美味的鳕鱼球和烤牛排,想起了东岸舒适现代的生活天尊在上,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联合省这么一个糟糕的地方生活?幸好这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荷兰方面对于东岸海军的分批撤离也表示高兴。他们帮东岸养了这支大舰队好几年的时间,实在是有些吃不消如此巨大的开销了。他们现在还要养自己招募的大批雇佣军,还要给奥地利等盟友支付军费,还要维持自己刚刚组建的舰队的运转,因此实在没有太多的军费给东岸人“挥霍”了。因此,东岸海军的撤离,是双方都期待已久的事情,这一点毫无疑问。
而说起荷兰人刚刚组建的舰队,就不能不谈起从去年下半年起开始的几次海战了。荷兰人与英格兰人捐弃前嫌,分别出动海军主力在大海上寻找法国人的舰队进行决战,也许是他们的造舰运动收到了成效,又或者是他们的海军底蕴比较深厚,双方在北海洋面上爆发的四次海战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法国人总计损失27艘战舰,英荷联军损失12艘战舰,战损比占优,并沉重打击了法国海军之前那连续获胜的惊人气势。
海上战争的不利也影响到了詹姆斯二世在英格兰的行动。之前他本来就已经落入了下风,退守在爱尔兰南部海岸线附近苦捱。路易十四为了打开局面,去年再一次派出了五千名法国军队及两千名德意志雇佣军在爱尔兰南部近海登陆,并与詹姆斯二世手头的残军汇合。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当初詹姆斯率领两万多法爱联军都连战连败,爱尔兰本地贵族和商人也对他们迅速改变了态度,这个时候再多几千援军过来,说实话也就是给别人送功劳了。更别说,在这批人登陆后,法国海军原本牢牢掌握着的绝对制海权开始崩溃,英荷海军的战舰频繁出现在英吉利海峡,这使得法国人的跨海运输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相应的,困守在爱尔兰南部沿海地区的詹姆斯二世的军队愈发困难,他们终日泡在泥泞的沼泽烂泥地里,忍受着敌人日复一日的攻势,伤亡巨大,补给匮乏,基本上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威廉三世离拿到一场荣耀的胜利,已经只差最后一步,他肯定不会放过这种千载难逢的打击路易十四的机会的!
而在一海之隔的欧陆战场上,其实情形也差不多。法国及其少数仆从占着上风,但优势其实并不大,并且因为联合省范博伊宁根政府的坚决,与法国交战各国也都在坚持着,竭尽全力与法国陆军进行着周旋。因此,现在陆地上的战争也有些限于僵持的意思在内了,即法国人占据着优势,但始终无法彻底打败对手,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十分痛苦的阶段。
但现在很显然还不是一个谈判结束战争的好时机。法国方面则是路易十四还抱有幻想,还想靠着他庞大的陆军在某条战线上取得突破,奠定极大的优势,然后再来与反法同盟方面进行谈判。而反法同盟方面呢?他们已经吃了不少的亏,死伤了很多人,这个时候刚刚有点缓过劲来,觉得抵挡住凶恶的法国人也不是那么困难了,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可能立即进行和平谈判呢?肯定是需要打一打的。
双方持续多年的混战,给了中立国无数的机会。获益最大的无疑是北德意志地区,这个地方自古以来手工业就极为发达,商业之风浓郁(当年汉萨同盟可是非常出名的),因此抓住机会大量出口包括武器弹药和日用百货在内的各类商品,赚取了大量的利润。而这些利润,又反过来促进了该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整个北德意志地区呈现一种蒸蒸日上的趋势。唯一可惜的,大概就是他们在政治上并不统一,很容易遭到敌人的觊觎了,这是致命的短板,短期内怕是无法弥补。
获益第二大的自然是东岸共和国了。这个国家有着规模庞大的远洋运输船队以及同样规模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因此他们可以轻松地将国内生产的各类商品运到欧洲,且价格上还有一定程度的优势,这就很可怕了。目前,交战各方的法兰西王国、联合省、英格兰、北意大利诸邦、西班牙、勃兰登堡普鲁士等国,都在东岸人那里采购了或多或少的货物,其中一些大主顾(如联合省)甚至还与东岸人签订了金额很大的长期供货协议,这对东岸工商业的促进作用同样非常巨大。
除了东岸、北德意志地区外,欧陆的几个主要粮食出口国如波兰、俄罗斯等也获得绝佳的机会,得以将自己积存的粮食以一个较高的价钱变现,这给了他们的财政以青春活力,从而可以进行许多其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