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综合其他 > 似锦华歌 > 第119章 看个闹热,搭个非白

第119章 看个闹热,搭个非白(1 / 2)

 董杏林身后像是有一条大尾巴。

摇呀——

晃呀——

马上就要上天咯!

“咳咳。”她故意咳嗽了两嗓子,瞅着痛晕过去那病患的另一条腿:“腿部肿胀?”

原空师傅一个眼神,一位比丘尼取来蒲团。

原空师傅跪坐蒲团之上,一边打开医箱当中一个缠裹起来的布包。

布包一推开,她便是眼前一亮。

“银针?”

原空师傅略微颔首,接着取出一支银针来,与此同时,比丘尼已点燃艾绒。

“不愧是原空大师,竟习得针灸之术!”董杏林瞪眼又张嘴的,恨不得贴上去细看。

一面用艾灸熏,一面施以针灸。

配合着相互治疗。

话说,针灸——指的是针法+灸法。

针法,利用各种特制的针具,对病患经络穴位施行一定刺激的方法,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灸法,则主要是利用艾绒等物,熏灼经络穴位以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夫治病用的针不是电视里常见的那种长长的银针。

据说,最早时是利用砭石,一种磨成尖状或片状的石头,对病患穴位进行按摩,舒缓病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诶……是“***”嘛?

银针又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据说,跟扁鹊有关。

故事就是扁鹊看见个妇人用银色的小东西缝补衣服,他觉得很特别,若是用来实施针法肯定效果杠杠的。

于是,金属针代替了砭石和骨针等物。

话又说回来,扁鹊没见过缝衣服的针?

摇头。

反正大致如此。

在唐朝,灸法普及程度较高,而针法为什么较低?

不要说她是第一次见人施针法,从董杏林惊讶的神情来看,说明针法在此时还是比较少见。

懂针法的人,自然是少之又少。

后来,董杏林特地给她分析了一下。

拿本国最高等级地界举例。

长安那旮沓,跟“医疗”有关的两个地方。

“一个是太常寺下的太医署,一个是殿中省内尚药局。”

“尚药局不说了,那是专门服侍天子的地方,整个太医署,或许三百来人。”

“长安城内外多少人?”

“三百来人够顶个甚?”

不好意思哦——太医署不是专门负责看病的地方。

太医署是一个行政管理+教育机构。

以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颁布个什么医疗政策,以及培养医学人才等等。

太医署里面的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老师和学生,加起来三百人左右,而长安少的时候几十万人,多的时候上百万人。

请问,一个医生要给多少人瞧病?

以下哪些人能够去太医署看病?

A.贵族

B.官员

C.宫女太监

D.退休官员

没有E选项,平民百姓请出门左右拐,去东西市的药铺,再不行就去“黑诊所”,或者碰运气找个赤脚大夫。

太医署给看病的人主要是吃公家粮那些个,退休人员,可以呀,得是五品以上,另外,宫女太监也可以,去太医署下面一个叫“患坊”的地方,去给人练练手。

长安如此,何况其他地方?

其实,唐朝已经很努力培养医学生,很多府特设医学点,请医学博士、助教培养学生,但医生数量依旧很少。

其中一个难题,医学知识无法普及。

书贵不贵?

最新小说: 光宗耀明 民国:王牌飞行员 大明江湖我可死亡回档 重生之我在剧组加点拍戏 从雇佣兵到战争之王 知否:我是皇太子 天上掉下个牛魔王 我的姑父是朱棣 洪荒:吾冥河,以杀证道! 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