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一百一十四节 装傻的武夫

第一百一十四节 装傻的武夫(2 / 2)

虽然太子李亨恨得问候了安禄山的八辈祖宗,然而,李隆基不这么想,他以为安禄山为人率真,没有心计,说的全是真话,因此,对他更加信任。不仅如此,他担心太子李亨对安禄山不感冒,特意叮嘱道“阿儿,此人天真烂漫,做事一心一意,以后要好生看顾。”

李亨心里这个不高兴,但不敢表现出来,恭谨的说道“阿耶,儿谨记!”

唐代皇室儿女,没有称呼皇帝为“父皇”,更不能称为“陛下”,称“万岁”显得生分了,而是随胡俗称之为“阿耶”,或是“耶耶”。现存李世民手书证明了这一点。

而皇帝对子女的称谓更雷人了,一般在家书后署名“耶耶”,有时还署名为“哥哥”。

据说,“哥哥”是游牧民族的舶来语,有兄长的含义,在特定场合代表父亲。

酒宴结束了,众人散去,安禄山告辞,先拜杨贵妃,然后才拜别了李隆基。

李隆基活了大半辈子,当皇帝很久了,还是第一次碰这样的事情,因此感到很怪,更有些愤怒,当即问道“安禄山,你这是何意?”

安禄山故意装傻,说道“俺们胡人先母而后父,自幼是认娘不认爹,母亲是父亲尊贵。”

杨玉环吓了一跳,安禄山这厮太混了,这不是没事儿找抽吗!但她不敢说什么,只能呆立一旁。

谁想到,李隆基根本没有生气,而是很高兴,心里想到,这厮性情耿直,没有心计,朕喜欢!高兴之余,马命人把杨钊和杨、杨等人喊来,让他们和安禄山结成兄弟。

李隆基笑着教训这几个小弟,说道“你们跟着人家学学,做事光明磊落,这才是为人子弟的典范。”

杨钊在旁边一直冷眼看着安禄山,内心恨得直咬牙,听到皇帝呼唤,不敢不答应,但在磕头结拜之后,冷笑着对安禄山说道“恭喜,安都督。”

安禄山早忘了曾经抽了杨钊一鞭子的事欺男霸女的事儿干多了。不过,安禄山现在很牛了,还以为杨钊是客套,因此很冷淡的点了点头。

酒宴散去,李隆基下达诏令,任命安禄山为平卢节度使,史思明为平卢兵马使,知平卢军事,也是平卢副使。

不过,李隆基的这道命令,还是引起了朝大臣们的反弹,首先是杨钊,他还没忘记安禄山的侮辱,极力反对提拔安禄山。

杨钊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太子李亨心暗恨安禄山,但他不敢出头,只能命令贴身太监李辅臣,偷偷地委托高力士,寻机在皇帝面前下绊子。

这时,已经致仕在家修养,奉召出来陪皇帝出行的前宰相之一的张九龄也看到了安禄山的虚伪,主张抑制他的势力,不能予以提拔。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武则天时进士,后任右拾遗。唐玄宗李隆基时吏部选拔人才,曾由他和赵冬曦评定等第。

张九龄为相贤明正直,不避利害,敢于谏诤,推行一系列利国安民的措施如主张君王应以民为本,扶持农桑,反对穷兵黩武;选官应举贤任能,反对浮名虚才、名实不副;他注意到地方官的重要,主张凡是没有担任过地方官的,不得担任侍郎、列卿等京官要职;提出恢复府兵制,加强央对军队的控制权。

在安禄山刚刚崭露头角的初期,张九龄已经看出了端倪,曾经对侍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裴光庭家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国历史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还多次与皇室联姻,出过皇后3人。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章之隆,在外历史堪称绝无仅有。

由于张九龄“小必谏,大必诤”,不惜犯雷霆之威,与馋党抗行、刚正不阿。因此,李隆基很惧怕和这个老头见面,能躲躲。所以,张九龄只能让别人转达自己的看法。

裴光庭深以为然,马进宫觐见了李隆基。

如此多的反对声音,李隆基犯难了,只好先放一放,因此,将提拔安禄山的诏令暂时搁置。

...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