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一百三十五节 折戟石堡城

第一百三十五节 折戟石堡城(2 / 2)

吐蕃军队占据了地利,唐军血战无功,死伤无计其数,最终部队被打残,再也没有了继续战斗下去的能力。

眼睁睁的看着石堡城岿然不动,吐蕃西海郡、大非川援军又突破唐军的阻击,到达了石堡城下。

吐蕃军队胜利会师,实力大增,觉得取得了优势,于是,耀武扬威的挑战。

吐蕃军队气势汹汹的前来挑战,董延光没辙了,不敢单挑,只好下令撤军,一溜烟撤出了数百里。

在撤退的路,董延光发愁啦,自己的牛皮吹得山响,大有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气势。现在,损兵折将却一无所得,他已经骑虎难下。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君子勇于担当,而小人想方设法让别人顶缸,自己在一旁看风景。董延光恰恰是小人的极品,他现在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恶人先告状,把战败的罪名安到王忠嗣的头,向朝廷哭诉王忠嗣手握重兵,不配合行动,处处刁难府兵,致使功败垂成。

这一封告状信到了宰相李林甫手,他一眼看明白了这是恶人先告状,是推卸责任。然而,李林甫非常嫉恨王忠嗣,得到了这个机会,岂能轻易放过!

其实,李林甫和王忠嗣没有任何的个人恩怨,甚至私交很好,他们之间涉及的是肮脏的政治。自古以来,政治是最没有人性的东西,和这个挨关系,什么样的感情都不堪一击。

李林甫是一个真正的政客,绝不会让感情蒙住了自己的眼睛,他已经清楚地看到,王忠嗣已经成为了自己政治的死对头,而对于政治对手,绝对不能心慈手软。

李林甫这么想是有深刻历史原因的,因为大唐以武立国,很看重军功,素有功勋卓著的边将入朝为相的惯例。

据史料记载自唐兴以来,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为了防备边帅专权,朝廷实行了“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的政策。但是,李唐朝廷对有功之臣是很宽厚的,立大功者常入为宰相,如李靖、李绩、郭元振、张嘉贞、张说、李适之等人。

李林甫的宰相当得有滋有味,一人之下,千万人之的滋味好极了,做梦都能乐出声来,自然不希望王忠嗣插一脚,王忠嗣越倒霉他的心里越高兴。

不过,李林甫可是老奸巨猾得很,干坏事很有主见,他很清楚,李隆基宠幸王忠嗣,你说王忠嗣是白骨精,李隆基也不愿做孙悟空的。因此,这么一封告状信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如果要成功,一定得往里边撒点儿佐料才行。但这种坏事,李林甫是不会赤膊阵的,在他的选项里,有无数的“枪”,随便找一根装火药是了。于是,他唆使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说王忠嗣为河东节度使的时候,曾扬言“我与忠王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一起长大,当拥戴他做太子。”

李林甫的弹药装得很足,目标很准,打到了痛处,当即将李隆基惹怒了。

唐玄宗李隆基发动了兵变,将父亲推宝座,随后逼迫父亲让位,才得到了大唐江山。因为自己的皇位是从父亲手夺过来的,因此,平时最忌讳儿子们觊觎皇位。因为捕风捉影的疑神疑鬼,曾亲自下诏处死了皇太子李瑛和其他两个儿子,还处死了自己的女婿。

现在,边将公然拥戴王子,这是走自己当初武装夺取政权的路子,这是李隆基不能容忍的。李隆基忘掉了和王忠嗣的亲密关系,马诏令王忠嗣进京,随即扔进大狱“令三司推讯之。”

皇帝的意图是什么,大理寺正卿摸得很熟,于是,王忠嗣被屈打成招。按大唐律例,谋反是大罪,应该处以死刑。

李隆基御笔朱批了一个“准”了,一代名将王忠嗣被剥夺了诉的权利,打入大理寺的死牢,等待秋高气爽之时一刀剁了。

可怜,一代名将身陷囹圄,天地为之垂泪。

李隆基心冷似铁,这没什么好怪的,要知道,当时是“家天下”,国家是私有财产,“朕即国家”。在国家面前,容不得任何儿女情长,危及朕的统治,是危害国家和民族,是太子也不能逾越这个禁令。因此,不管这个人是谁,触动了皇权,他的命运是死路一条。

...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