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刀尖上的大唐 > 第一百五十六节 哥舒翰请命

第一百五十六节 哥舒翰请命(2 / 2)

王忠嗣为国尽力,一身豪气堪日月,受到这样的窝囊,不憋出病来都是迹了。

尽管王忠嗣善于创造战场的迹,但这一次,他的好运气到头了,迹远离而去。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王忠嗣郁郁而终,享年45岁。

对于王忠嗣的死,史书的话是“暴卒”,意思是说突然死亡。

这很值得玩味了,古代时,医学不发达,人们的寿命普遍短暂,王忠嗣死亡不足为。然而,在没有任何征兆下的突然死亡,很难不和阴谋论联系起来。

这当然不能归咎于唐玄宗李隆基,因为李隆基算得宽厚的领导人,对于杀人不那么热衷,特别是暗杀。或许,他还在关心着王忠嗣。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最终受益的标准看,宰相李林甫脱不了干系。

毕竟,李隆基是有名的善变,说不定哪一天一高兴,又重新启用王忠嗣,让他取代李林甫也不一定是天方夜谭。要知道,国历史并不缺乏咸鱼翻生的故事。

当然,这是猜测,没有任何历史资料证明这个阴谋的真实性。

一代英雄在人生鼎盛时期告别了人世,英雄的故事化成了一枕黄粱,天地为之垂泪。

似乎老天爷可怜王忠嗣忠而受贬,他的儿子王震有了一点儿出息,天宝年间做到了从五品的秘书丞。

“安史之乱”造成了国家剧烈动荡,大唐朝廷创造的百年盛世轰然倒塌,国历史的巅峰至此终结。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唐朝廷的故事还在演着。江山残破,乱臣贼子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相继被杀,唐军终于平定了叛乱。

平定叛乱的主帅都是王忠嗣手下的大将,这些人都记着自己的老长官。战后检讨原因,朝廷终于知道错了,宝应元年,宣布为王忠嗣平反昭雪,追赠为兵部尚书。

当时有人慨叹,如果王忠嗣还活着,安史之乱还能绵延12载,弄得国家破败,以至于不可收拾么?

其实,这个假设没有任何意义,像假设成吉思汗遇到李世民或亚历山大大帝一样。

历史的可怕之处在于不可改写,像人的命运无法改变一样,因此才遗憾。如果哪位大侠硬要穿越,进而改变历史,那太了不起了,应该摆在供案烧一炷香,然后再点个赞“额滴神啊!”

勿喷,算我没说。

此是后话,对于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英雄,可怜湮没在历史,多说几句应该不算讨厌吧!

救了王忠嗣以后,哥舒翰受命继任陇右节度使,负责对吐蕃的战事。但世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后面一定有一只鱼钩。果然,李隆基有一个条件,是让他亲自带兵夺取石堡城。

李隆基授予哥舒翰全权,可以任意调动陇右、河西、安西、北庭几大军镇的兵马。

李隆基特意强调“阿布思和董延光的军队也由你调动,敢抗命者,立斩。”

李隆基伸出了三个指头,说道“高仙芝砍断了吐蕃人北的触角,陇西压力减少,具备了发动石堡城战役的条件。你现在回去准备,听候朝廷的诏令发动作战行动。这件事不简单,朕给你时间准备,入冬时准备作战,一旦下达诏令,三个月之内结束战斗。三个月,朕要接到报捷书,而不是败报,否则,朕杀不了王忠嗣,朕可要杀你了。”

哥舒翰面目粗狂,但内心缜密,很清楚唐军要进行怎样的战斗,他也不愿意死伤数万将士夺取石堡城。

哥舒翰非常不愿意接受这个命令,特别是在冬季作战,天寒地冻之,唐军手脚僵硬,而吐蕃人生于冰雪严寒之,不惧寒冷,在那个条件下拼命,双方并不是平等的,唐军吃亏的太多。但这是皇帝赦免王忠嗣的条件,不允他抗命,因此,只得跪地谢恩,退出了皇宫。

按照大唐官场的惯例,在苦寒之地为国守边的将领进京,办完公事以后,允许停留一段时间,放松身体和精神,只要不出格,按察御史不会过问。

哥舒翰为人豪爽,加位高权重,京城的朋友很多。听说他回来了,很多人都派人和他打招呼,安排酒宴等候他的光临。

哥舒翰因为心情不爽,打不起吃喝玩乐的兴趣,尽管长安灯红酒绿,跳肚皮舞的胡娘风情万种。他还是义无返顾的拒绝了数不尽的邀请,乘快马离开了长安。

...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