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良涛并无答话,待庞季同大致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庞季同接着带着质疑地问:「这两本绘本的故事如果真的跟网络欺凌有关,为什么它们不能是许静嘉因为自我满足而制作的犯罪记录?」
傅良涛随即否定了庞季同的推测,说道:「不对,许静嘉是真实经历过网络骚扰的。你还记不记得她总是将手机的前后置镜头都用便条纸封住?记不记得她停用了所有的社交媒体帐号、手机数据用量骤然大减,外出时甚至不会带上手机?
这一些都是网络骚扰受害者,在经历事件之后,对电子装置不信任的迹象。说真的,在看到这两本绘本之前,我完全没有往这方便想过。」
庞季同这才回想起这些小细节,他从来没有想过许静嘉生活中的小细节竟然与网络骚扰的经历有关。与傅良涛合作多了,庞季同了解傅良涛不会仅仅因为这些小节而下定论,遂又重新看向傅良涛,晶亮晶亮的眼睛等待着傅良涛继续解说。
傅良涛复又说道:「而且,从许静嘉出版的第二本绘本中,你可以感受到她深深的怨念。在这两个星期里,可以知道许静嘉纵然独来独往,与教会内的人并不熟悉,教会内仍充斥着与许静嘉有关的传闻,对她抱有善意的人也着实不多。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许静嘉自是不愿与人接触的,更不会跟任何人透露自己的事情。那么,你说,这些传闻从何而来?」
看着庞季同沉思的脸庞,傅良涛接着说道:「其实自发现『七分』这木马程式以来,我便怀疑李秉德和周穆清遭受的不止是一般程度的网络骚扰。他们所经历过的网络骚扰是属于网络跟踪(Cyber-stalking)这一类型的。」
「网络跟踪?」庞季同疑惑地覆述着这个陌生的名词,然而这个名词的意思不难推测,庞季同很快便反应过来,于是接着问道:「我知道作案者以木马程式对李秉德和周穆清进行实时监控,可是这网络跟踪与网络骚扰又有什么不一样?」
傅良涛遂解释道:「这一类型的案件我只有在国外的一些案例中见到过。如果说网络骚扰的案件已经很难立案,但是因为其骚扰形式局限于网络上,透过作案者发出的骚扰电邮和入侵网络的记录,一切都还有迹可寻。
网络跟踪却更加彻底,这一类型骚扰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网络活动之上,而是融入到受害人的现实生活之中。网络跟踪与现实世界的跟踪差不多一样,却更具隐蔽性。作案者会将网上活动与传统的跟踪和骚扰方式结合,并将受害人的动态于网上或其他电子渠道公开,鼓动其他人联络、骚扰或伤害受害人。
国外的案例之所以会被揭发,是因为案件的作案者过于明目张胆,将受害人的资料发布到网络上公开予陌生人浏览,鼓动素不相识的人去侵害受害者。
然而,这案件的作案者很聪明,他没有选择去鼓动不相干的陌生人,而是利用他了解受害人及其动向的优势,去鼓动与受害人熟悉的人或者受害人生活圈里的人。而且,这些个鼓动的方式绵里藏针,让人不易察觉。即便察觉了,也不会往网络跟踪这一个方向想,只会觉得是受害人与相关圈子的人的相处出了问题。」
顺着傅良涛的话,庞季同想到李周二人在职场、社交或家里所遇到的事情,一下子就回过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