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安康就收到了MSN里吴墨的教授同学发来的消息。那个姓沈的教授说邮件收到了,对安康想了解的内容自己已经做了一番了解,并且把了解到的情况发到了安康的邮箱里。
安康到公司打开邮箱一看,沈教授一共给他发了三封邮件,里面有十多个文件共计二十多兆的附件。
安康把这些附件看过之后转发给了晨晖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问他们对这些技术内容是否感兴趣。结果对方说正是他们想了解的内容。于是安康决定安排一次考察,让晨晖公司的技术人员到欧洲去直接与专家交流。
安康把想赴欧洲考察的事情和沈教授一说,沈教授十分欢迎来自祖国的朋友们。
于是安康告知晨晖公司的管理人员:“关于想交流哪方面的内容、咨询哪些技术问题,你们去准备。关于考察日程安排和协调我来负责。你们想见什么人也跟我说,我试试看能不能约到。”
就这样,以工作效率高著称于全公司的安康在一周之前便带着晨晖公司的总经理和两位技术人员成行了。
原本四天的欧洲之行因为临时加入了德国之行又增加了两天。
这一次可谓收获满满。不仅对晨晖公司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多种思路,而且英国和德国的几位专家也愿意帮助晨晖公司进行技术攻关。
一切进行得比安康想象的要顺利。
然而等安康从欧洲回来之后,面临的却是来自总经理郑黎辰的不满。
“我让你好好考虑止损的问题,你怎么又带着他们到欧洲考察去了?”
安康说:“郑总。去欧洲考察不是你同意的吗?”
“同意是同意,也要考虑成本啊。让他们派一个技术人员去,或者你带一个技术人员去都可以。你一下带了三个人,而且还临时去了一趟德国。这是打算止损的意思吗?”
“如果我没弄错的话,您说的止损只是给我的建议,而不是指令对吧?郑总。”
“是啊。”
“如果不是指令的话,那我是不是可以权衡一下到底是不是要止损?”安康把手机拿出来给郑黎辰看,“郑总,您看。这是我们在德国的大学实验室拍的一些照片。大学实验室和企业的立场是不同的。企业担心技术泄露给竞争对手,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市场立位。但是大学却是具有开放的态度,所以他们愿意和我们共享技术。这一次去英国、德国只呆了一个星期,取得的效果比晨晖公司花半年研究的效果还好。”
郑黎辰对安康用手机展示的照片不是很感兴趣,他从电脑里调出几张关于投资项目分析的图表说:“我现在关心的是这个,而不是某个具体的项目。但是你这个项目占据了太多的资金。如果项目失败或者项目的周期拉长,不仅影响你自己的收益率,也会影响我们中国公司的收益率。我们陷得太深了!”
“郑总,这个项目一旦做成,有可能就是我们中国公司有史以来收益最高的项目。”
“亏掉的话,也是我们公司有史以来亏损最大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