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弟 > 第一百二十五章别让我放下玫瑰

第一百二十五章别让我放下玫瑰(1 / 2)

 风暴之后的海洋,格外驯服。刚刚度过大劫的舰队,平静地漂浮在海面上。一缕金黄色的阳光从厚厚的云层裂隙中投射下来,笼罩在这支正在舔舐伤口的舰队之上。海面上荡漾起一片氤氲细浪,灿若碎金,说不出的庄严肃穆。

风暴是凌晨时候平息的。风暴的肆虐下,整个远征舰队的变得满目苍夷,每条船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损伤。舰队军官的效率很高,很快损失报告统计出来了,三十六艘战舰有四艘排水量一千到两千吨左右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沉没,二百三十一人失踪,三十九人重伤,一百一十七人轻伤,十三艘舰船都有各种程度不一的损伤,连旗舰”长安号”都未能幸免。

损失如此重大,让舰队司令齐王朱厚炜痛惜不已,尤其是人员的损伤让他心中特别难受。为了降低损伤,他立刻命令舰队在附近海域展开营救,期望能够找到一些幸存者。舰队上下气氛都很压抑,士气低落。

即使是这样,朱厚炜也没有改变出征第乌的决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他如果想要左右世界格局,这时候就不能退缩。本来这次出征,正德皇帝想要亲自来的。可惜的是这两年正德皇帝的身体衰老的比较快。虽然朱厚照今年才五十四岁,可那场大病还是留下了不少后遗症,身体已经大不如以前。

这些年,正德皇帝实际上已经退居二线,朝政基本上是皇太子朱载康在打理,换句话说,正德皇帝本质上成了太上皇。虽然过去朱厚照就不爱打理朝政,但人就是这样,闲下来了反而浑身不得劲。这种状况让他有了一种英雄迟暮的感觉,情绪一直很低落。

所幸的是,八岁的皇太孙朱翊锐聪明伶俐,又乖巧懂事,很讨正德皇帝的喜欢,这也让他有了寄托。这几年他一心一意的在培养皇太孙,早早的就过上了含饴弄孙日子,习惯了后,倒也自得其乐。截止到现在,朱厚照比历史上他已经多活了二十四年,虽然同样无后,但过继过来的皇太子和皇太孙都对他十分孝顺,又是嫡亲弟弟齐王的孩子,跟亲生的也没有什么差别,多少对他有些安慰。

八年前,江彬率军入藏西征莫卧王国,这场仗江彬打的非常漂亮,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用极小的代价突破昆仑山口,一路所向披靡。西征军连续攻破拉合尔,德里,阿格拉,汗纳巴德几个重要城市。莫卧儿王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谁知又雪上加霜,莫卧儿王国又发生了宫廷政变。突厥人后裔,大将军胡马雍闯入宫中,杀死皇帝巴布尔宣布登基,莫卧儿王国败亡的更快。

胡马雍的篡位没有得到各民族的支持,仅仅成立才二十多年的莫卧儿帝国立刻分崩离析。分裂成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势力。正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巴布尔在一生的征战,占领了东起哥桥拉河,西至阿姆河,南起瓜廖尔,北至喜马拉雅山脉幅员辽阔的大片领土,眼看就要统一整个印度。没料到一场政变,就分崩离析。

从此,在南亚次大陆上土邦林立,各有各的势力范围。有人会觉得很奇怪,如此一个庞大的帝国,就像是沙滩上的堡垒,一场宫廷政变,就造成这样混乱的局面,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其实这一点都不难理解,这与莫卧儿帝国民族构成和宗教信仰有着极大的关系。莫卧儿帝国主要是由印度斯坦人、突厥人、波斯人组成。巴布尔在位时,莫卧儿帝国宗教以回教为主,极力压制信仰印度教、锡克教等等各种宗教信徒,尤其是印度教和锡克教,宗教矛盾极深。整个莫卧帝国如同一盘散沙。外表貌似强大,实际上是个空壳子。巴布尔靠武力将各族人强行捏合在一起,如今一下子就露出了原形。

莫卧尔王国分裂成几十个土邦后,统治者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这些土邦王公立刻向大明称臣,态度非常的恭顺。正德皇帝亲自任命江彬为第一任印度总督,同时被授予镇南侯的爵位,这让江彬感激涕零。努力了一辈子,这天他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侯爵。很快,印度总督府的领导班子成立,卢镗和汤克宽担任江彬的助手,印度总督府所在地就在德里。

江彬总督上任后发布的第一条命令:大明军队从各个土邦撤回德里城,同时宣布按照规定缴税,印度总督府不干涉各土邦的内政。德里周边百里范围被圈定为大明帝国在南亚次大陆的领地。消息一经传出,各土邦王公欢呼雀跃。印度总督府面对印度半岛上互相猜忌的土邦,卢镗和汤克宽两位高级参谋使用合纵连横的方法,最终让大明帝国成为印度的实际统治者。

整个南亚次大陆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大明帝国的附庸。身在果阿的葡萄牙印度总督府也不得不迫于实力不济和实际利益向大明帝国称臣,这也是大明帝国和葡萄牙王国成为盟友的来由。1534年,面对哈布斯王朝的咄咄逼人,为了免得被西班牙王国吞并,葡萄牙王国已经向大明帝国称臣寻求庇护,名义上成为了大明帝国目前在欧洲唯一的藩国。

七年前,为了巩固葡萄牙王国和大明的联盟关系,葡萄牙国王若奥三世将自己最小的女儿特雷西公主嫁给了皇太子朱载康为侧妃,其生下的混血儿子朱翊铭今年五岁,也长得非常可爱。很得皇太子朱载康的喜欢。

正德三十七年(1546),也就是占领印度九年后,六十五岁的镇南侯江彬因病死在印度总督任上,卢镗担任第二任印度总督。江彬的遗体用冰柜运回国内,举行了盛大的国葬。最后安葬在北京皇家陵园,并被正德皇帝追授为镇南公,配享太庙。

应该说江彬有不少缺点,贪财好色。但人无完人,江彬和刘瑾不同,他只是一个想上进的大明老式军人,有一些不择手段。原时空,文官出于文贵武贱的私心,把江彬喷得一文不值,骂做佞臣,其实是政治的牺牲品。在这个时空的他不仅没有落下骂名而善始善终,而且还因为功劳成为国家英雄。如果他知道真相,也该在九泉下瞑目了!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

为了加强对南亚次大陆的管理,1554年,特雷西公主所生的皇子——十五岁的南平王朱翊铭成为第三任印度总督。从此,由皇室成员担任印度总督成为惯例,并被写入了修订后的《大明宪法》。此为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

第一次第乌海战是指1509年2月2日至3日发生印度第乌的一场争夺香料贸易权的海战。参战一方是葡萄牙,另一方是埃及马木鲁克苏丹国、卡利卡特扎莫林和古吉拉特苏丹的联合舰队。

葡萄牙人以少胜多,以十八艘船、不到两千的兵力打败了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的联合舰队。而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损失。阿拉伯联合舰队的失败除船只性能落后和训练不足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部不和,由于印度人中有人私通葡萄牙,断绝了埃及军队的供应,以至埃及军队愤而离去,最终导致了联合舰队的分裂。

此战的战略意义可以同勒班陀海战,阿布基尔海战,特拉法尔加海战和对马海战相提并论,虽然规模无法与之相比。它标志着基督教和回教的对抗从地中海地区发展到了印度洋地区,而印度洋是当时国际贸易的决定性竞技场。

在原时空,第乌海战使葡萄牙人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权,控制了印度洋地区关键的贸易口岸和沿海地区,如蒙巴萨、索科特拉、荷母兹、果阿、锡兰和马六甲,开始称霸印度洋。而由于印度洋控制权的丧失,使回教世界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而转衰,也成了当时最大的阿拉伯国家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在陆地上很难对付的土耳其人,在海洋上却无法与欧洲人有效地对抗。随着被赶出印度洋,土耳其人的侧翼受到了欧洲人的直接威胁,从而形成在陆地上欧洲人的防守和在海洋上的欧洲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态势。更为严重的影响是在经济上香料贸易控制权的易手,沉重打击了阿拉伯人而欧洲获益极大。

但是,这个时空有了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兴起,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首先,16世纪的葡萄牙人根本做不到原时空那样风光。这些年来,大明帝国逐步蚕食了葡萄牙在印度的地盘,葡萄牙风光不再,为了保住印度洋上的根本利益,葡萄牙王国实际上已经沦为了大明帝国的附庸。

不过这也导致西班牙王国担心大明帝国的报复,始终不敢吞并葡萄牙,葡萄牙王国一直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在大明的帮助下,在欧洲也成为了一个区域性的小霸主,没有哪个欧洲国家敢小觑葡萄牙。同时,葡萄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也保证了利益。总之是有得也有失。而那些印度各土邦情况跟瀛洲各大名接受瀛洲总督府统治类似,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外交和军事都要受大明朝廷的管辖。本质上沦为了大明帝国的附庸。

实际上,葡萄牙人在和大明的交往过程中逐渐走到这一步,也是一种必然。首先是葡萄牙实在太小了,本土人口少,又是一个弹丸之地。另一方面,大明帝国虽然和葡萄牙王国关系不错,但天大地大生意最大。这几十年来,在齐王这个黑心商人的指使下,大明皇家海贸公司加强了和阿拉伯人的联系,不断的通过贸易手段向阿拉伯人出售先进武器,这也使得阿拉伯人没有被欧洲人拉开太大的距离。

这也导致了一个后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皇朝两个利益集团在这场争斗中,谁都没有占到上风。有弊就有利!战争是科技的催化剂。经过漫长的战争,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在科学技术上也突飞猛进,这两个地区的科技水平都提前百多年达到了原时空十七世纪中叶的水平,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几乎同时进入了全火器时代。换个角度看,这也许是另外一种有得有失吧!

去年底,阿拉伯人突袭第乌,击败葡萄牙印度舰队,夺取了第乌港口并围困第乌城,最后破城而入。阿拉伯人也猜得出来走投无路的葡萄牙肯定会向大明帝国求援,因此,大明舰队已经逼近了第乌,阿拉伯人是知道的。阿拉伯世界虽然知道大明帝国强大,但毕竟没有正面交锋过。同时,阿拉伯人也没打算束手就擒,他们决心抵抗到底。不过,阿拉伯人不团结的本性在军事会议上也体现出来,果不其然,阿拉伯联军的战术讨论中满是犹豫和互相猜忌。

阿拉伯舰队力量包括:马穆鲁克王朝的六十艘克拉克帆船和一百一十六艘桨帆船;四十艘古吉拉特的克拉克帆船;波斯萨非王朝将军阿亚兹的弗斯特船,由于去年跟葡萄牙驻印度舰队的交战中损失巨大,现在数量下降到一百三十艘;可能还有二百七十艘来自卡利卡特的轻型船只。阿拉伯联合舰队一共有四万四千到四万五千人。阿拉伯人所有的战舰如今都停泊在第乌所在的河口内,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关于如何迎敌,阿拉伯各国之间意见不一。

马穆鲁克埃及海军司令侯赛因希望早一点主动发动进攻。现在大明舰队经历了漫长航行,又刚刚经历风暴,肯定实力受损。在大明舰队还没有调整好的时候,集中所有的战舰就在外海与其交战,才有更大的把握。波斯萨非王朝统帅阿亚兹却不敢苟同。

阿亚兹私下觉得这是埃及人的借口,真实目的是在情况不妙时开溜,他相信埃及人一定会借机逃之夭夭的,从而把他自己丢下来面对糟糕的后果。所以,他坚持在河里作战,如此一来既能得到岸炮的保护,还可能得到本地回回居民的支持。同样的,那样他自己也会有机会从陆路逃跑。他拒绝让自己的或卡利卡特的船只出海。

阿亚兹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一个月前,大明帝国印度总督府派来使者交涉,要求阿拉伯人立刻退出第乌,释放葡萄牙被俘人员,否则,大明帝国将会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那位名叫卢镗的少将威胁的话还在他耳边回荡,让他记忆深刻。

卢镗赤裸裸的威胁:“先生们,我今天一手拿着玫瑰,一手拿着宝剑,带着诚意和你们交涉,你们入侵我国盟友的地方,这是大明帝国不能容忍的。我今天带着诚意来,希望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请不要让我放下手中的玫瑰!”

阿亚兹作为使者,曾经代表波斯出访过大明帝国,深知大明帝国的强大,可惜那位年轻的波斯国王伊斯玛仪一世不听他的劝。执意要参合这件事。因此,阿亚兹觉得最好不要亲身涉险,便说自己在别处有紧急要务,必须处理。埃及将军侯赛因旋即识破他的虚张声势,于是率领自己的战船出海,并命令阿亚兹的克拉克帆船也出海。阿亚兹被信使叫回城中,然后命令自己的船回到河上。双方陷入僵局。

两位指挥官就像被捆在一起的蚂蚱,但却又互不信任。就这样,侯赛因在外海与大明舰队进行了一番损失惨重的的远距离炮战之后,不得不接受不可避免的现实,在海上,没有任何舰队能与大明帝国对阵,即使你的船比对方多上十倍二十倍,也只有送菜的份。损失了三十多条战舰后,他只好灰溜溜的退回来,选择在第乌河上作战。

大明舰队兵临城下,波斯阿亚兹不得不参加战斗。从一开始,阿亚兹希望只是作秀一番,佯装战斗,从而尽可能减少自己的参与和损失。他原本可以用铁链封锁港口,彻底阻止大明战船进来,如此不利的地形,为了避免损失,大明舰队一定会被迫调头,从陆地发起进攻。凭借着工事和堡垒,阿拉伯联军应该可以抵挡一阵,再加上大明舰队劳师远征,说不定还会因此知难而退。

波斯将军阿亚兹之所以没有用铁链封锁河道,后世人猜测可能是另有玄机:他的盘算是,如果他封锁港口,就可能被大明军队认为是敌对行动,那么近在咫尺的波斯帝国迟早要倒霉;他可能还觉得,讨厌的马穆鲁克舰队若是被消灭了,对他是有好处的,他可以设法代表波斯帝国与大明帝国的齐王殿下达成和解,以免波斯帝国本土遭到大明舰队的打击。

这些可疑的两面三刀让阿拉伯舰队又一次采取了防御姿态,就像在后世那样,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一样各种教派之间,也是一盘散沙。他们的克拉克帆船成对地停泊在岸边,排成横队,船首指向敌人的方向;先是侯赛因的克拉克帆船,接着是桨帆船,然后是古吉拉特的克拉克帆船。只不过他们不知道,这些停在码头边的战舰,减十是这世上最好的靶子。

来自卡利卡特的弗斯特船和轻型划桨船停泊在上游较远处,打算在大明舰队与阿拉伯舰队的大船交锋时从敌人背后发动袭击。岸炮将为舰队提供掩护火力。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大明舰队只派出了以”长安号”为首的六艘五千吨级的巡洋舰驰入第乌河口。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