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卫满国的骑兵,不少人也没有逃走,与燕军的缠头中马力消耗太大,哪怕是以耐力著称的草原马也吃不消,毕竟这些草原马良莠不齐,不是经过筛选和训练的草原军马,马力不够面对大军溃败,这些卫满国骑兵想要保命自然只能投降。
一场经典的歼灭战展现在赵作仁面前,体力同样消耗巨大的燕军在胜利的刺激下,爆发出无穷的体力,开始对那些试图逃跑的溃兵穷追不舍。
赵作仁明白,战争中最可怕的不是打败仗,而是被歼灭。
打败仗只要有部分兵力成建制撤回来,中下层军官和老卒还在,只需要补充新兵整训一段时间就能恢复大半战斗力。
要是被全歼了,从无到有建立一支军队,可不是财富和兵源能弥补的。
一支军队最重要的骨架就是老卒和中下层军官,没有了他们的军队就要一点点用战火来打熬属于自己的军魂和战斗经验。
这种情况尤其在冷兵器时代,非常重要,现代化的军队打仗靠高科技武器,对常规士兵也有系统化训练方式,不是很依赖常规部队的战斗力,所以是否军队重建没有太大影响。
毕竟现代化战争中很多大国的陆军规模一减再减,已经说明问题。
但在冷兵器时代和近代,战争的主力就是这些常规部队,他们才是决定战争胜负走向的关键,所以一支老资历有自身骨架的精锐部队,就是一个国家的武力依持。
赵作仁建立的虎贲营就是处于这种蜕变过程中,想要让一支军队快速成长,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不断打胜仗,胜仗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积累战争经验,还能不断提升官兵的心气神,打造出独有的军魂。
至于惩戒营,由于里面士卒的‘负罪’身份,很难缔造出军魂来,或者说一支奴隶战兵组成的军队,怎么可能打造出军魂?
真要是打造出军魂,说明这支军队已经脱离了奴隶军队的范畴。
比如说赵作仁上辈子的奥斯曼帝国从奴隶挑选士兵组成的近卫军,到了后来奴隶的身份只剩下一个名头,近卫军的权利都可以决定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归属!
如果赵作仁不想打造出类似的部队,就绝不可能让惩戒营变成一个有军魂的铁军。
其实,赵作仁在惩戒营和虎贲营之间建立的晋升制度,就是一套防备惩戒营坐大变强的行为。
惩戒营中能打立功的士卒都摆脱奴隶身份进入虎贲营,甚至干脆成为一名军官,理所当然的就不会让惩戒营的战力不断膨胀。
正因如此,惩戒营的兵力总数一直比虎贲营多,赵作仁却始终不担心他们会反叛。
为了尽可能多的歼灭卫满国的精锐主力,夜幕降临后赵作仁仍然没有收缩兵力放弃追击溃兵。
赵作仁知道,这时候消灭的敌军越多,接下来的王险城攻防战越轻松。
当然,追击残敌的事情都是下面人去做,赵作仁自己在夜幕降临后就回到临时的大帐里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