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北望苍茫 > 一百三十章.水电报

一百三十章.水电报(2 / 2)

他们直接就雇人手,开来铺缆船,一口气把外接海缆铺完了,反正公海你管不着。然后一手掐着一个线头找上海的官员来申请登陆。

见满清官员对此无动于衷,大北公司暗自高兴,料定此事必成。

谁知,丁日昌虽然对于洋人在海面上的工程一言不发,连近岸三海里的底线都不要求。却坚决拒绝电报线上岸,让前来kang议的洋人哑口无言。饶是百般交涉,威逼利诱的招都用绝了,中方就是咬着死理不松口,这可苦了投资方。

当时的海底电缆外面包裹的是英国人发明的钢丝铠装,可以有效地杜绝海水腐蚀,就是成本奇高。只能是通过政腐投资或者公司联营,靠私人是绝对负担不起的。大东公司在这之前也接了一条从香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接到上海的电报线,但在吴淞口被堵住死活上不了岸,让它的母公司英商东方电报损失不小。这条线就落到了联邦手里,说起来也简单,英国人以为这条线就废了,想着懵联邦人一道,把个没用了的海底电缆就买了个废品价。

大北公司这条海线若是上不了吴淞口的岸,就等于完全作废,重蹈大东公司的复辙。眼见铺了两千多海里的海底电缆真要打了水漂,出钱的和干活的都急红了眼。最后英国、俄罗斯、丹麦三国的臭皮匠凑到一起,真给他们想出一个气死诸葛亮的计策。

大北公司的暗渡陈仓是这么使的:他们先跟租界工部局申请修一条租界专线,而且完全按照欧洲标准,不用现成的5.49米电线杆,而是自己架设4.88米的新电报杆,打好前期埋伏。然后他们把海线接到吴淞口外大戢山岛,设置了一个电报房,一来迷惑清廷,二来作为中转站。

当这一切工作都准备就绪以后,大北把几条工程船伪装成趸船,白天停泊在出海口,夜里抓紧施工,偷偷把海线引入长江、顺着黄埔江直接架进上海水域,在张华浜对岸的浦东红庙设置了第二个电报房,就是这个电报房,就会在1871年6月3日正式开始通报。

清朝官员不是傻子,南洋大臣李宗羲派人来责问,他们振振有词:我们没违反终端上陆的规定啊,你看这线还在水里泡着呢,还算海线!中方官员心想,别扯淡了,这江南水系都是纵横相连,要按你们那标准见水就算,电报线能一口气修进昆明湖去,以后我们老佛爷还看不看戏了?

不过字面上倒还真就没什么办法,可是南洋大臣的一句话真把洋人问住了,长江和黄浦江是海吗?你们的电报房是在海里收发电报吗?你还别说洋文什么意思,你们签字的中文译本就是这么写的!再说了,那岛子不是陆地?要是说周围是水就是海线,那整个亚欧大陆还不都算海线了?你要是敢说没有违反规定,那么丁日昌的法子我们也会!

另一方面,还把小道消息传给了大东公司:俄国人有意牵制英国势力,正在买通清廷要员,有可能把旱线专属给大北呢。看热闹的大东公司坐不住了,也狠命的敲锣边,我们办不成,你们也别办!什么尊重主权,平等权益等等都上来了。

到了这一步,上海道的官员坦然了了。大北公司傻了,这要是从不定哪里把海缆一断,那可就亏大了。要是英国人下黑手给你弄断了,你上哪找人去?看着上海道一脸不在乎,知道又遇上二杆子了。大北又走了大东的老路,这条线呢,还是卖给联邦,大北刚一成立就赔了个大个的。自己内部打官司推卸责任不提。

何咏文和上海道坐到了一块,循着广州先例,上海水电报由联邦承办,大北公司想抢了联邦的买卖?嘻嘻,作梦吧。

就是用原来大东公司的老线,先在厦门上岸,然后宁波上海,可把大东公司气了个倒仰壳,这倒让联邦人捡了个大便宜,就办个手续,几乎白落了一条海底电缆。大北的呢?联邦电报公司,就把这条到长崎线用上了,到海参崴的绞吧绞吧弄上来了一大截,俄国人是别再想用了。

哎呦!大北公司知道这事的人哭笑不得,不过现在也没时间想这事,三家公司正在为这大窟窿打官司呢?

联邦几个小钱就独占了中国一东一西两条海缆。头一笔定金就叫陈雨霖想不乐都憋不住。洋人想要发电报也得向联邦交钱,清国也一样。这蝎子屎,独一份的买卖,联邦电报可发财了。南北二线的开通让公司财源滚滚,独享垄断之暴利。

从此以后,利用这条电报线,只要拍一个电报,就能在六个星期后接到国外的订货单,效率比邮船快得多。

清廷从中唯一得到的好处,就是凡经联邦公司线路传递的政腐公文、外交文书等等,全都予以半价或者免费。那会儿电报费用很贵,这项免费倒着实能省下一笔银子,但跟清国的损失相比,还是不成比例。

别国看着眼气没辙,谁叫人家是华人国家呢?谁想到,联邦还有一招,在还没有允许上岸的地方设趸船,将线头设于其上,权当浮动电报站,算是个折中的办法。更何况,尽管暂时没有旱线,但公司又得到了中国保证的海线专营,排除了竞争对手。

几年后,看到电报的好处,清廷终于同意敷设津沪线,工程由联邦总承,电缆供货方又是丹麦大北公司。大北公司本来以为联邦也不过是粗通商务,对技术一窍不通,自己可以从中大捞一笔,报上次海线不成的一箭之仇,咬着牙憋着劲准备坑一道。

结果他们*购的材料三番五次被退了货,还写信严厉斥责大北公司不按合同办事,清楚地指出哪里不符合标准哪里以次充好,该用五米的冗余回路只购了四米、接线金属头成色不对,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大北公司的代表大吃一惊,wo靠,这是行家啊!

从此他们不敢造次,提前了十年的津沪线修的异常顺利。整条线路1871年初动工,天津、上海两头并起,到了12月24日就连通了,还没一年功夫。津沪线全长3075华里,立了两千多根电报杆,一共花掉银子17万两,清廷当时的预算是19万两,费用不超反省,实在是晚清时代的一大奇迹。要知道,十年以后清廷从天津修到旅顺,电报线全长才1235里,就花了10万两。

海旱相接巨大的经济利益很快凸显了出来。1872年,联邦电报局的电报费收入为12万余两;5年后上升为82万余两;又5年达126万余两;到1885年上升到231万余两。

参加中国海线专营权授权协议签字仪式,告别何咏文,贺总督马上上船,运载物资人犯的船已经到达横琴岛,他也要尽快赶过去。<div>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