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尘埃落定</p>
马芳并没有辜负周尚文。</p>
带着大同铁骑,尾随在鞑子大军之后,从永宁关下到长城之外,交手数次。</p>
虽然没有给鞑子多大的打击,但是有马芳在,鞑子也收敛行径,不敢劫掠周边的村落。也夺回千余被劫掠走的百姓。</p>
直到鞑子离开长城二三十里之后,马芳这才缓缓的收兵。</p>
从嘉靖二十八年三月开始,连续近三个月的战事,终于画上了句话。</p>
总体上来说,这一战,大明吃亏非少。不过大明底子厚,今日之损伤,对于大明来说,根本算不上伤筋动骨。不过,大明九边形势进一步恶化了。西北甘肃,宁夏,陕西三镇,正处于恢复期。</p>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到曾铣时期的战斗力。</p>
而九边支柱之一,大同镇被打残了。损伤更大的是周尚文之死。</p>
大同镇虽然损失惨重。但是骨架还在。</p>
如果有周尚文在。只需补充一些物资军费,周尚文就能以而今的根基,在短时间之内。重建一支大同军。或许战斗力不如之前的大同军。但是也足以支撑局面。而周尚文不在了。大同军最重要的根基动摇了。</p>
将来大同军,能不能成为边疆的支柱?还在未知之数。</p>
未来的风雨飘摇。是未来的事情。</p>
而今却是尘埃落定了。</p>
翁万达带带领大军。跟在周尚文后面,一路上没有与鞑子交一矢。知道鞑子出关的时候,他正好在永宁关外。他长出一口气。心中暗道:“总算是结束了。”</p>
说实话。</p>
这一场战事压力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翁万达。</p>
翁万达作为宣大总督,是这一场战事第一负责人。仗打成这个鬼模样。翁万达不知道该怎么与朝廷交代。</p>
因为鞑子一路劫掠。行军速度并不是太快的。翁万达其实有机会与鞑子决战的。可惜翁万达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一旦失败。没有这一支军队,宣大之局面,更加不好收拾了。</p>
总体一句话,翁万达不觉得自己能够打赢。</p>
在他看来更重要的是,维持宣大局面。不是他怯战,而是以大局为重。有多少兵力,说多少话,宣大总体上实力不足。翁万达就硬气不起来。毕竟并不是谁都有以少胜多的把握。</p>
只是他很清楚,自己所有不得已。在朝廷上面是说不过去的。</p>
朝廷很多时候,是不讲理的地方。</p>
去怎么说?</p>
说复套之案,牵连甚广,导致西北军,集体缺位。鞑子</p>
可以聚集更强大的力量来攻宣大。翁万达敢这样说,严嵩就敢将翁万达给踹回广东老家去。</p>
就战事来说。已经结束了。</p>
但是对于翁万达来说,棘手的局面才刚刚开始。</p>
翁万达思来想去,暗道:“这一件事情,是绕不过周尚文去。这一次我需要与周尚文好好谈谈。”</p>
每一个文官玩弄文字游戏都是一等一的好手。</p>
这一战虽然鞑子占了便宜,但不是没有亮点的。比如曹家庄血战,比如永宁关之战,等等大大小小的战事。不管是讳败为胜,说的好听一点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如此一来,也可以从轻发落。</p>
只是这个前提,乃是下面用一个口径说话,没有人来拆台才行。</p>
翁万达立即问左右道:“周尚文而今在什么地方?”</p>
左右说道:“似乎是在永宁关养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