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瑞的视角,审配之言无疑比那些立场不正的史官要靠谱。</p>
学社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必然造成事倍功半。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后世的英文学习,成为无数学子之痛。在学校里学英文,可整个社会都在讲汉话,英文教育必然不顺。</p>
但与之相对,圣诞节却倍受追捧。因为无数女人形成了过圣诞的风气,所以这个与诸夏毫无联系的异域节日也能流行起来。</p>
而魏晋阴柔之风的盛行,甚至能使男人崇尚化妆。名士何晏便是其中最著名者,被赞为“粉白不去手,行不顾影”,甚至留下傅粉何郎的美称。</p>
所以说究竟想让百姓如何行事,完全看官府如何规划民间风气。</p>
当官府舆论全部展开,各种官府公告、媒体、短视频、专家、教授、学者、公知、知名艺人、微勃、朋友圈,众口铄金、口调一致的贬低某一节日,民间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再会有人愿意去过这个节日。</p>
汉末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传播手段,但却也有一份后世无法比拟的优势。</p>
那就是极具权威名望的清流、隐士与名士。</p>
百姓简直对这些名士之言奉为圭臬。</p>
米帝懂王说喝消毒剂能防疫,无数米国人就坚信不疑。</p>
在这个时代,清流、名士的威信有过之而无不及。</p>
若所有名士都保持一致,对氐族身上的挂饰面露厌恶,很快活跃在征西将军府治下的氐人就会尽去挂饰。</p>
就像齐桓公喜欢穿紫色的袍子,于是全国上下都偏爱紫色纺织品,使得紫色纺织品价格急剧上涨。</p>
风气这种东西想要形成,有时候也简单无比。</p>
对此,审配问道:“君侯还记得名士王烈否?”</p>
张瑞点了点头,征西将军府治下著名隐士。师从三君之一的陈寔,因青州黄巾军之乱,避难于征西将军府治下。貌似一直在教书育人,令张瑞极为欣赏,亲自下令为其立功德牌坊,以示赞扬。</p>
审配乃从容说道:“据官员回报,王烈自定居关西以来,以典籍娱心,育人为务,遂建学校,敦崇庠序。”</p>
“其教导百姓,皆因其性气,诲之以道,使之从善远恶。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隆行,皆成宝器。州闾成风,咸竞为善。”</p>
</p>
“仅因其一人,其所在郡县皆成向善之风。教化弟子、百姓数千人。所谓风气,不过如此。”</p>
张瑞讶异的侧目关注,仅一人便能教化百姓咸竞为善,郡县之间向善乘风。</p>
有点像开光环,一个人就影响方圆一片。那汇聚了大量这种名士,安置于凉州郡县各处,光环岂不是能覆盖整个凉州?</p>
这想法成功将自己逗笑,不过张瑞也大概明白了审配的言下之意,问道:“君意迁清流名士于氐人聚居之地,教化氐人?”</p>
审配颔首,说道:“正是此意,彼辈在何处隐居不可?关中、凉州并无差距。”</p>
大概是有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