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而是摆出了恢弘浩大的堂堂之阵,一队队精锐甲士列阵严整,旌旗蔽日,正面徐徐如林的推进向袁军。</p>
骑兵尽数牵马而行,跟在步兵方阵之后。打算在步兵交战之后,从两翼杀出,从左右两侧袭扰包围袁军阵列。</p>
对面的袁军也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布置,大阵层层叠叠。</p>
只是为了防止关西大军铁骑的包抄,袁军阵型特意进行了前后延展,前军三千余人举盾架弩。中军三万余人列阵在三里之外的一处矮坡上。左军、右军各万人相距中军数百步。</p>
双方大军接近二十万,占地方圆数十里。</p>
随着战鼓雷鸣,关西大军率先向袁军发起进攻。</p>
浩荡的钢铁方阵全线展开推进,旌旗甲胄,光照天地。</p>
高顺的中军设在十几里外的一处山坡上,将台高筑十余丈。</p>
将台下方是浩浩荡荡的的步兵大阵,这是驻队将士,列阵防御。全军甲胄森严,列阵齐整,旌旗飘扬。</p>
将台上除了高顺还有十几位参军与数十位持令旗肃立的传令官。</p>
这里的旌旗,将是指挥方圆数十里战场十余万大军的核心之一。另一大核心则是将台下方,规模宏大的军乐队。</p>
仅看将台周围的陈设,就知道双方在军事素养方面究竟有多大的差距。识旌旗,闻金鼓,所以大军调度顺畅,进退森严。</p>
高顺放下眼前的远望镜,由衷的发出感慨,这真是战场指挥的利器。</p>
袁绍还对十几里外的军情一无所知时,自己已经能对前方战况了如指掌,并及时下达了作战指令。</p>
袁绍军焉能不败?</p>
在观察完战场局势后,高顺对一旁的参军法正、荀攸探讨道:“袁军以前军三千人为支点,意图以小搏大,待我大军合围猛攻其前军三千人时,中军杀出。与其前军里应外合,大败我军主力。”</p>
法正面露嘲讽,说道:“不自量力。其区区三千人就想拖住我关西强军?正适合杀鸡儆猴。”</p>
高顺点头,说道:“某亦是此意。敌军所有部署皆依托前军为支点,意图以中军主力彻底击溃我军。故中军厚重,而两翼薄弱。某打算趁其前军败绩,军心惊恐之时,掩杀其两翼。汝等有何建议?”</p>
荀攸说道:“某以为大将军之部署,必能击破敌军。宜令骑兵与步兵协调进攻,无需节省马力。”</p>
法正想了片刻,说道:“某附议。如今我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而来,当有必胜之信心。宜尽早展开骑兵,在两翼袭扰敌军,及时展开追杀。力争一战覆灭河北主力。”</p>
既然两位关西最顶级的参军都是如此建议,高顺便从善如流。下令道:“树旗,令两翼改为进攻阵列,立即发起猛攻。”</p>
“令中军列箭阵,以全弓弩之阵,立即击破敌前军。”</p>
随着将台上令旗变换,漫长阵线上步伐整齐,徐徐如林的大军,阵型猛然一变。</p>
左右两翼最前方的弓弩手整齐止步,侧身而立。在弓弩手之间留出的甬道内,一队队举着橹盾、长矛的士卒迅速向前。随后橹盾长矛架起,密集的方阵迅速向前推进。</p>
而中军将士则站在了敌军前锋阵前百余步的位置,面对敌方架弩、持盾的密集阵列,无数士卒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