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贩卖食盐一本万利的情况也会因为太府寺的建立而有所抑制,毕竟朱见济一直都不相信商人的良心。
为了鼓励大部分商人仍然对盐引趋之若鹜,那还要想办法提高食盐的发放量。
想当初,开中法之所以施行,问题就在于朝廷缺钱,必须要和掌握了民间大部分资源的商人进行交换,不然“盐铁官营”,会成为古代王朝永不更改的铁律。
而“盐引兑钱”的法子并扩大相应规模推行以后,除了容易让以前的商屯之法被破坏,也会打破盐商的垄断,让一些中下级别的商人加入到贩卖食盐的行列里面。
可一旦人类生活必需品被商业化,不被控制引导的话,就会出现问题。
好在朱见济一直喜欢防患于未然。
在他的目标下,此时开放盐引,不代表之后会继续开放——
以后大明的市场会被大体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公有,一个是私有,其他所有制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见到。
公有层面,朝廷仍旧需要调控全国基本物价,像盐铁等物,官方仍旧要卖,不能因为有了开中法,就全开放给商人。
私有方面,商人可以通过给朝廷各种缴纳银钱,获得售卖资格。
只要他们做的不过分,那朝廷基本不会管,算是给封建体制下的经济市场注入活力。
然后问题来了——
食盐产量提不上去,一切的计划都是放屁!
朱见济回头让人给自己四处搜罗了一下大明朝此时的制盐情况,发现后世人所熟知的海盐晒制之法还没有正式形成,貌似才在福建沿海和山东的海丰县等地出现雏形。
大明目前的制盐效率,底下且耗费时间,对朱见济来说并不是个好事。
人的日常生活需要盐,而毛纺织业也需要盐!
别忘了,朱见济可是希望通过收割草原上的羊毛,对那些少数民族进行经济控制的!
没有足够的食盐,那他想好的制碱法就弄不出来,而没有足够的碱,羊毛就无法有效的清洗柔顺,做成人人都能接受的毛衣!
谁他妈想披着一身羊皮出去?
本以为大明的食盐很丰富来着,谁能想到还有如此的当头棒喝?
问题大了!
小太子当时就砸巴了一下嘴,努力的从脑子里搜刮起了前世的知识,企图为自己挽尊。
好在文科生搞不懂物化原理,却是能背。
朱见济想肿了脸,终于回忆起了海盐的晒制方法。
他现在把张凤跟石璞找来,就是让他俩去负责新法制盐一事的。
石璞听完,只是将朱见济提前写好的晒盐法看了又看,最后沉默不语。
他的才干在六部长官中,算是比较低下的,甚至于当上这个尚书,也脱不开走后门氪金这事,私生活也是此时寻常士大夫的模样,但石璞在工作上有个非常让朱见济夸赞的优点,就是拿了任务不多说,能乖乖的去做。
张凤更是如此。
最近的各种开支已经快把这人给逼疯了,做梦都逃不开各种表格,睁眼闭眼都要手抚心脏,念叨着户部里面剩余的一点银钱。
难怪前任金濂会死在工作岗位上!
小太子在这时候能给他提供一个新的赚钱方法,张凤恨不得当场给他跪下!
什么话都不说了,
能给国家想办法揽财,那小太子就是永远的神!
“都是古人的功劳,”朱见济没有把张石二人的夸赞厚脸皮收下,只是感叹着说道,“这些法子,不少都是从《永乐大典》中寻求到的,可见我华夏先民之聪慧!”
“奈何如此妙法,即便记于典籍之中,竟也慢慢失传,以至于二位尚书都不曾听闻,尤为可叹!”
张凤顺势说道,“当年太宗编修《永乐大典》,所用人力物力,何其浩大?臣等眇眇之身,如何能于当时世间大半俊才相比?”
“何况《永乐大典》编修之后,由于体量之巨,内容之多,令人难以翻阅识记,刊印更是艰难……”
就这种情况,使得《永乐大典》修好之后,很长时间都是束之高阁。
对于寻常的读书人来说,他们只需要去关注四书五经就好,如果要开辟新方向,也有不少专门典籍查阅,没必要去翻如此的大部头。
可这么好的一本书,朱见济如何能狠心让它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