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圣六年的五月份,</p>
十万天兵,西出嘉峪关。</p>
天子率领中央多为官员坐镇后方,发誓要打赢这场开国以来的第一灭国之战。</p>
亦力把里,或者说东察合台汗国,在蒙古帝国中的地位并不一般。</p>
其原身察合台,本就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雄据中亚。</p>
之后分裂,仍旧保留了不少实力,继续鞭笞大陆中部,即便有帖木儿帝国随后崛起,也只能与其打的有来有回,无法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p>
蒙元北遁,退化成部落形态,金帐汗国衰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相继灭亡,这让察合台能挺直腰板,自称“蒙古国”,宣称起了自己是帝国正统。</p>
明朝建立起来以后,认为西域地乏人贫,不适宜经营获利,加上北方的残元势力持续不断的骚扰,使得帝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向西发展。</p>
加上该汗国对明朝采取了礼貌性的称臣进贡,给了老朱家一个面子,便更让大明失去了收复西域的想法——</p>
太祖之时已经对嘉峪关以西羁縻不管了,太宗继位后,虽然扶持了哈密二王,并且建立起来了西部情报系统,但也未能实际性的领略西域。</p>
也许太宗想过把这个任务交给后人完成,但实在是经不住有个一口气赔掉大明几十年老本的正统皇帝在。</p>
现在,由朱见济担起了收复西域这个责任。</p>
大明的国力从他爹景泰帝时期恢复,等朱见济参政了,鼓励发明,并且凭借深受父皇宠爱的太子身份,改变了内卷的国策,要求朝廷主动出兵。</p>
以后发优势,结合大明朝锦衣卫的情报能力,利用蒙古衰落的趋势,抓住时机就干趴了国家北边的老对手,并且让他们堕入金钱的大坑里,顺服于大明的统治。</p>
及至眼下,朝廷的外来军事压力越来越小,完全可以把目光投向西域。</p>
用朱见济的话来说,这是大明朝转向盛世的一场决定性战役!</p>
大明终究还是一个陆权国家,不在大陆上面灭掉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完全显示不出它的厉害。</p>
实现盛世的主要条件,不就是灭国吞地,先在武力上占据高位吗?</p>
再说了,大明本就是靠打蒙古起家的,不搞它,搞谁?</p>
“出了哈密,就是土鲁番了!”</p>
大军开动后,纵马驰行,没用多久功夫便走到了目前大明统治的最西端。</p>
凭借一身武功,得以在这次行动也占据一个领兵席位的王越扬鞭一指,越过荒漠,遥望西域。</p>
“亦力把里虽称大国,但立足之地,多为荒芜,故而人口稀少,且集中于绿洲之中。”</p>
“土鲁番这几年和我朝来往密切,放松了警惕,哈密通向柳陈的路上,并不设多少防备。”</p>
而这,便意味着大明的将士可以很大程度的在亦力把里内部灵活行动。</p>
徐永宁对此非常满意。</p>
他就是喜欢莽一点的打法,要是束手束脚的,还不得自在。</p>
“把龙旗打起来!”</p>
他目光灼灼的盯着王越刚指的方向,“告诉这儿的人,他汉人爷爷又回来了!”</p>
阔别数百年,华夏中原王朝的军队再次出现在了西域地带。</p>
“好儿郎,当建功立业,于他国之上,奋武扬威!”</p>
“走!”</p>
日月金龙并举,铁甲振出杀伐之气,已经蓄上一脸胡子的徐永宁对着身后士卒大声呵道。</p>
随后,他猛踢了一脚马肚,带着龙旗浩浩荡荡的冲出哈密,踏上征途。</p>
他没有带上大炮,手下士兵,大多也是蒙古人出身——</p>
蒙古到底是个马上民族,在过去还曾经征服过亚欧大陆,骑射的本领还是很强大的,适合在这种地广人稀的地方驰骋作战。</p>
在明朝发家过程中,也有不少蒙古士兵出力。</p>
等朱见济用经济手段收服了北边势力,更让明朝军队中,蒙古人的数量增加不少。</p>
这次征兵,多有蒙古部落参与,尤其是关西保留下的赤斤卫和安定卫。</p>
作为对大明最为忠心的两个西部卫所,这两卫堪称全员出动。</p>
不过徐永宁觉得人数过多会拉下自己的速度,没有完全接纳,只是留了部分人手,带两千多人就够了。</p>
他连大炮都不要,嫌弃这玩意笨重难动。</p>
搁在人口稀稀拉拉的西域,拖着大炮……这是在给自己找难受啊!</p>
这跟以前打瓦剌也不一样。</p>
对面还有个帖木儿在抢地盘呢,哪里有时间让他们慢吞吞的推着大炮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