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洪承畴道:“启奏陛下,微臣初掌兵部,每日里皆是惶恐不安,生怕有负陛下所托,故而在处置兵部内部事宜之外,还时常与袁督师有着书信往来,以免不知边关之事。”</p>
崇祯暗感不快,心道张行端那老家伙也还罢了,怎么连你也不分轻重缓急地胡乱进言?只是小皇帝器重洪承畴,不愿削了他的面子,因此还是颔首道:“洪爱卿忠君体国,实乃良臣也。”</p>
洪承畴躬身道:“微臣多谢陛下称赞。”顿了顿,又道:“袁督师果然不愧为陛下所看重之人,他在信中曾对微臣说,如若朝局安稳,物阜民丰,便可为朝廷定下五年平辽之方略。”</p>
若在登基伊始,小皇帝听了五年平辽几个字,定会振奋不已,但此时一来有着先前的两次大捷,二来曹党众人又在竭力的吹捧与怂恿,因此小皇帝闻言反倒不禁颇感失望,叹道:“既然袁督师都说即便是在朝廷富足的情形下,尚且都需要五年平辽……”</p>
眼见皇帝便要因为陆党的进言而改变初衷,曹化淳不由感到万分忧急,可曹党众人却无不是无能为力,而他身为宦官,更是不得在朝堂议事,干预朝政,故而也就只有干着急的份。</p>
这时,张行端忽然睁开了双眼,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倒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之计,不知是否得宜,还请陛下明鉴。”</p>
一心想着要夺回盖州、收复失地的崇祯皇帝,自然还是更乐意倾向于兴兵讨逆的,因此听了张行端的话后,顿时眼前一亮,来了精神,连忙说道:“张爱卿快快请讲。”</p>
张行端躬身道:“若论用兵之道,微臣自是远不如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袁督师与洪尚书,然微臣在户部任职多年,对于财政之事还是有些愚见的。”说到这里,张行端拱手问道:“下官请教洪尚书,如果朝廷想夺回盖州,至少需要调派多少兵马?”</p>
洪承畴思量片刻,答道:“盖州城防坚固,易守难攻,据细作来报,多尔衮窃取盖州后,后金大汗皇太极欣喜异常,不仅大加封赏了多尔衮,而且还立即增兵盖州,如果消息无误,此时盖州城中怕是有不下于两万的守军,若想将其攻克,至少也要调派六万人马。”</p>
张行端又问道:“不知这六万人马,多久方可拿下盖州?”</p>
洪承畴摇头道:“战场之上,局势千变万化,胜负尚且难以预料,就更遑论多久方可克敌,比如双方能否指挥得当、天气会否出现变数,敌方是否会派兵增援等缘由都会影响战局。”</p>
张行端点了点头,拱手道:“多谢洪尚书赐教。”随即又躬身道:“陛下,全陕在户部造册的户数共七十七万两千五百六十,口数五百二十六万两千六百余人,如果当真如钦天监张监正所言,陕西全境出现大灾,只要遏制粮商坐地起价,朝廷准备二百六十三万一千三百两银子,也足够灾民半年的口粮了。”</p>
听到这里,崇祯已明白了他的意思,心下不由暗喜,连忙问道:“张爱卿可是说,余下的银两便可用于王师北上,收复盖州?”</p>
张行端颔首道:“回禀陛下,正是如此,微臣方才粗略一算,六万大军征讨盖州,粮草、军饷每月需耗银二十六万两,魏忠贤赃款共三百二十万两,除去赈灾所用的二百六十三万两,也还剩五十七万两,再加上国库中尚余的二十三万两银子,恰好共有八十万两银子,足够讨逆大军三月之需了,若是已近三个月之时,王师却仍未能夺回盖州,陛下颁下圣旨,令统帅班师回朝便是。”</p>
崇祯点了点头,面带微笑的正要开口称赞,杨嗣昌却已抢先说道:“温侍郎此言差矣。”</p>
崇祯只得收起笑容,改口问道:“杨爱卿又有何高见?”</p>
杨嗣昌躬身道:“启禀陛下,大军出征,所消耗的绝不仅仅只有粮草辎重与兵士的军饷,还有盔甲、兵器、箭矢、攻城器械、马匹等等,要知这些虽已然配备妥当,但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却定然会产生大量的损耗,而补齐这些物资仍然需要大量的银两,这还没有算上给阵亡将士的抚恤银两,因此八十万两银子绝然无法支撑讨逆大军三月所用。”</p>
崇祯闻言不禁叹了口气,颔首道:“杨爱卿不愧是兵部要员,于兵事上果然思虑的更为周全,既然如此,不知八十万两银子够王师支撑多久?”</p>
杨嗣昌思量片刻后,拱手答道:“回禀陛下,盖州失陷的消息传来,洪尚书便连夜召集微臣及兵部的同僚们商讨了收复之事,然我等认为,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寻常作战还可以上兵伐谋,但攻城与守城之间却极难取巧,攻城一方能够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就已极为难得了,因此就算三军用命且天佑大明,王师至少也要丧命两万余人,按阵亡者每人抚恤白银十两计算,这笔支出便需要二十余万两;再依照常例计算,攻城方军械、马匹的消耗往往会超过五成,这笔支出又是不下于十五万两银子;故而即便战事顺遂,我军伤亡人数只有三到四成,八十万两银子也不过只能支撑大军月余之需而已。”</p>
崇祯皱眉道:“仅仅月余?多尔衮诡计多端,想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他手里夺回盖州,恐怕就算是袁崇焕也难以成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