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太子太傅疏广,自感年事已高,精神不济,于是就上书向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请辞,奏折中用了乞骸骨三个字,说的是希望自己的一把老骨头可以葬在故乡,汉宣帝念其教导太子有方,赐了他黄金二十斤,并准疏广与侄子疏受一起衣锦还乡。因此后世官吏因年老或是病重向皇帝请辞时,都会在辞官奏折里写上乞骸骨三个字。</p>
陆天行咳嗽数声,连忙用手掩住,躬身禀道:“启禀陛下,微臣的肝疾甚深,据诊病的郎中所言,今后微臣应当静心休养,实是不宜再操劳于政务,如今德陵修建已毕,微臣也已将工部的诸般事宜交托于周延儒,故而才特来向陛下请辞。”陆天行近年来立功无数,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都有着极高的威望,因此陆天行担心,若是自己无端请辞,难免会让崇祯落下个刻薄寡思的名声,如此一来,对自己、皇帝与朝局都极为不利,于是便想出了这个因病辞官的由头。</p>
崇祯叹道:“思恩侯此举,着实是让朕与你都保住了一丝体面。”顿了顿,又问道:“只是你这乞骸骨的奏章一上,难道当真要离京返乡不成?”</p>
陆天行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微臣盘算着,过几日与赵家小姐完婚后,便去寻家父,从此不再踏足京城。”说完,陆天行又取出一封奏章呈了上去,道:“既然陛下已设立了无常卫,并着家父担任指挥使一职,微臣便替家父代笔了一封辞折,还望陛下能够一并恩准。”</p>
崇祯颤抖着接过了辞折,方才甫一听闻此事的喜悦之情,已悄然退去,竟有些难过地问道:“思恩侯,你要辞官也就罢了,可为何还要离开京城,难道你当真如此怨恨朕么?”</p>
陆天行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微臣如今还不到而立之年,当然无法说是因年老而辞官,而微臣追随陛下多年,若不能拿出个令人信服的说辞,又难免会有损陛下的圣誉,因此方才出此下策。微臣再斗胆说句大不敬的话,在微臣的内心之中,仍然是把您当做结义兄弟般看待。”说这话时,陆天行的眼角已闪烁起了泪光,他面上那令人感到温暖的笑容,更是一如当年。</p>
崇祯内心的坚冰,也渐渐被陆天行的温暖所消融,小皇帝用力揉了揉眼睛,努力不让泪水流出,方才说道:“这有何难,朕再下一道圣旨,不准你离京便是。”</p>
原来,崇祯的本意只是想将大权逐步从陆党、曹党、东林党人处收回,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做到乾纲独断,但却并未想过要罢免陆天行的官职,更是丝毫没有让其离京,永不相见的念头。</p>
然而陆天行却躬身道:“微臣拜谢陛下隆恩,只是微臣却着实不能留在京城。”</p>
崇祯急道:“这又是为何?”</p>
陆天行道:“只要微臣还留在京中,各方势力就终究不会安宁,而微臣一走,陛下所期盼的乾纲独断,便可以在没有人掉脑袋的情形下实现了。”陆天行十分清楚,自己只要不走,皇帝的疑心就绝不会消除,到时恐怕还会牵连到洪承畴、杨嗣昌、周延儒,甚至是吴孟明、王承恩等人,这是陆天行绝不愿意看到的。</p>
崇祯从龙椅上站起,竟走到御阶前坐了下去,黯然道:“如今天下未稳,思恩侯便要弃朕而去……”说着叹了口气,又道:“如此说来,你还是在怨恨朕啊。”</p>
陆天行摇头道:“微臣不敢,古往今来,又有哪个明君会安心的将朝政大权交托于臣子,而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呢?陛下想从臣等手中收权,并无丝毫过错。再者说来,微臣之所以选择在此时离去,是因为天下现今虽然还未安稳,但经过那两场战役后,后金元气大伤,至多只能扰我边疆,却无力大举来犯,只要大明能够抓住这个良机,休养生息,推行新政,数年后天下便可大定,陛下又如何还需要微臣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