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管亥领军得胜,趁夜回城,关羽等人大喜迎接。{看了又看小说网}程秉叹道:“孙策竟然果真行此违背天理、灭绝人性之毒计,真乃人面兽心之徒也!”
太史慈见此,想到历史上程秉却是最终辅佐孙吴,不由觉得天意弄人,有哭笑不得之感。
第二日却见孙策军按兵不动,关羽、太史慈等也不敢怠慢,令军士严守城池。
再一日正午时分,突有一“岁月”细作乔装改扮而来,献上书信,关羽接过一看,骤然变色,久久无语。
太史慈等人见状惊疑,却听关羽叹道:“此乃大哥亲笔之信,令我等见信,火速回军徐州。”
太史慈闻言大惊,问道:“大哥为何如此?”
关羽恨道:“大哥得到密报,寿春袁术手握传国玉玺,又有吕布相助,更加骄横,有恃无恐,已定于五月二十五日,于寿春称帝,代汉自立,欲建国号为‘成’。”
闻听此言,满座皆惊,程秉怒道:“袁术贼子,竟敢如此???????不知此事与玄德公召云长、子义等回师徐州有何关联?”
关羽叹道:“大哥得知此事,大怒,已上表于长安天子,誓不与袁术并立天地之间,将起徐州全部兵马讨伐之,故召我等回也。”
程秉闻言感慨,半晌才道:“玄德公,世间真忠义君子也。”
太史慈叹道:“我等回军,吴郡如何处置?”
关羽犹豫道:“留羽卒(周仓)、炳元(管亥)守之?”
糜竺摇头道:“不可,云长与子义一走,军心必乱,吴郡恐不可保,留军在此,徒增伤亡,却无用处。如今之计,也只有?????弃之。”
太史慈吃惊道:“子仲(糜竺)此言万万不可,吴郡一失,我军在江南无立足之地也,将来欲再次进取扬州,难如登天矣。”
众人闻言,皆默默无语,糜竺问那“岁月”细作道:“徐州主公现今可好?”
细作答道:“主公自从得知袁术即将称帝之消息,勃然大怒,饮食俱废,数次指西南大骂(寿春在下坯西南),曾挥剑斩断书案一角而誓,必灭袁术,以慰天子之心。”
众人闻之感叹,管亥道:“即使撤军,无有船只,奈何?”
细作道:“我先到广陵,报知元龙大人此事,元龙大人立命收集广陵民船,往吴郡而来,现恐已经抵达,就在江边等候。”
关羽闻言叹道:“欲伸大义于天下,岂能顾忌自身之得失荣辱哉?!大哥已有决断,我等不能不全力助之,传令整军,全军即刻撤回广陵,再往徐州。”
太史慈、周仓、管亥、糜竺等皆领命。程秉拱手道:“玄德公如此忠义,令人钦敬,我欲以全家投效,请就与诸君同行共往徐州。”
关羽等喜而应允——
吴郡城外孙策营寨,听闻斥候报曰刘备全军撤出吴郡,往江边而去,孙策、周瑜皆惊疑,领五百精兵,并周泰、蒋钦等将,前去观瞧。
到了近前,见刘备军成数列纵队,有条不紊而行。周仓当先,管亥在中军保护糜竺、程秉,粮草辎重及程秉家小随后而行,队伍最后,两员大将,一着青龙袍,提青龙刀,拂须驻马而立;一着血红朱雀战袍,手持铁戟,背背弓箭,腰悬御赐七星宝刀,此二人亲为全军殿后,乃关羽、太史慈也。
孙策见之,感叹不已,道:“久闻刘备四位义弟之名,今见其二,果然名不虚传。”
周泰大怒,欲上前交战,被孙策喝住。只见关羽、太史慈二人护卫队伍,慢慢去远,最终消失在江边沉沉暮色之中。
蒋钦疑惑道:“刘备军未有败像,为何撤走?”
周瑜道:“吴郡如此重要之地,而刘备全军弃之而走,恐怕是徐州必有极大变故也。”
孙策道:“现我军得到吴郡,扬州为我所有矣,但秣陵恐正遭刘备广陵兵马攻打,需火速前往救之。”
周瑜摇头道:“不必,吴郡刘备军尚且撤走,攻秣陵之军岂能不撤?刘备军回归徐州,必留重兵守广陵,以图择日再次进取江南。主公,我军现虽得扬州全境,但仍然不可掉以轻心,主公当迅速安抚人心,招纳贤士将才,安置流民,整训兵马,稳固基本,进而也好争霸天下也。”
孙策闻言喜道:“公瑾之言,真为金玉之策。”——
关羽、太史慈领军到了江边,果见有陈登调遣之船只接应,众军上船,往广陵而去。太史慈立于船尾,回望南岸,只见夕阳如血,撒入江中,水波浩瀚,极目望之,不见尽头。近处则有烟雾深笼苇荡堤柳,水鸟于空中追逐嬉戏,渔歌唱晚,岸边几处炊烟袅袅??????不由慨然而叹。
关羽近前,笑道:“五弟,何故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