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两子夺嫡,很多官员还在观望,还没有做出选择。可是现在前太子倒下了,大家在没有什么可选择的,很多人便一骨脑的投到了襄王旗下,想要混上一个资历,如此有一天襄王真的接任了大位,这些人便可以算是忠诚的老臣,便是守得云天见月明之时。</p>
襄王的实力也因此而大增。实力的扩大,让襄王的野心不断变得膨胀了起来,在几天的时间见过了很多投靠的官员安其心之后,他也有了更多的筹谋,那就是让自己的母妃袁贵妃成后之事。</p>
一旦母妃成为了母后,襄王的实力将会大增,他会成为下一任帝王继任者的事情也就会少上一些的变数,这也是他与投靠来的官员所商谈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p>
即是投靠了襄王,当然希望主子越来越好,这些人的身份也就会跟着水涨船高,一时间大批的奏折送入到宫中,送到了乾文帝的面前。</p>
襄王身边还有是能人的,比如说首席幕僚韩策,这就是一位大才,总能精准的看清形势,提出合理的建议。</p>
若非是襄王并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能力,且还总是愿意在一些事情上指手划脚的话,他也不会与沈傲为敌。甚至按着韩策的想法,襄王与忠国公应该是很好的合作伙伴才是。</p>
用错了史自通,加上娄布成这个神助攻,终于站到了沈傲的对立面,吃了亏,丢了颜面。尔这一切并不是韩策的原因,他当初的建议还是很正确的,就像是这一次,他提出的建议是让大臣上折请皇帝先封袁贵妃为皇贵妃,先进上一步,在后宫中没有皇后,连皇贵妃也没有环境之下,这个皇贵妃便等于是后宫之主了。</p>
韩策玩的是温水煮青蛙的一套,先让袁贵妃成为实际的后宫之主,之后在要名份就会变得顺得成章了许多,要说这种想法是有些保守,可胜在稳妥,毕竟谁也不知道乾文帝的心思,是不是真的要立襄王为太子,如果上来就要皇后之位,把皇帝给逼急了,事情只会适得其反。</p>
很可惜!</p>
韩策的正确决定,再一次被襄王所无视。</p>
如果说以前有前太子在,襄王还需要韩策这样的智囊给自己出主意,反抗着太子的打压,那没有了这座大山之后,韩策的作用便明显的少了许多。</p>
尤其是史自通等人一直妒忌韩策的才能,不止一次在襄王面前说着韩策的不是,说他太过自大,总是对襄王的指令提出质疑,实际就是看不起襄王,认为襄王不过就是出身于一个好人家,空有一个好身份而已。</p>
谎话说多了,尤其说的内容还是一个,便也由不得襄王不去相信。加上这一阵子投靠自己的官员数量大增,襄王生出了一种自大的心理,更是不会把韩策的决定放在眼中,他没有听取建议,先去谋求皇贵妃,而是直奔皇后的位置而去。</p>
折子摆在乾文帝的面前,他的双眉早已经皱起,对襄王的观感也更不如前。</p>
乾文帝并没有立后的想法。</p>
在他看来,能称后者,不仅需要本人贤良淑德,更需要有一个好儿子,可以继承自己大业的好皇子,如此才能当上皇后两字。</p>
反观袁贵妃其人,除了长的美之外,似乎在没有什么优点了。</p>
脾气暴躁,性格高傲,不知尊卑,不懂进退。以前李皇贵妃还是名义上的后宫之主时,两人便不知斗上了多少回。要说李皇贵妃这个人也没有太多的手段,但袁贵妃还是多败胜少,如此可见能力之平平。</p>
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会成为乾文帝眼中合适的皇后人选呢?</p>
至于襄王,一直以来就是被当成一个磨刀石的存在,从来没有被真正当做继承人来培养过,那就更不会存在封后的可能。若非是考虑到襄王身后的支持者是齐王,担心齐王与晋王联手会威胁到自己,太子倒台的那一天,便是襄王受冷落的时候了。</p>
大势之下,还不能与襄王翻脸,但封袁贵妃成后之事也是绝无可能,面对着如此多的臣子所上的奏折,乾文帝做了另一种选择,重新的提拔范师通为左仆射,再一次摆出看好大皇子的模样。</p>
将范师通叫到了养心殿,好一番的言语宽慰,甚至还无意中说出,但凡有才,便是身有残疾又如何?皇帝又不是一定要事事亲为,只有能够掌控大局,便是躺在龙床之上也一样会是一个好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