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为提出的“自定义”理论,告诉我们:自转速度愈快的气体巨行星,由于产生的离心力相对要大,从大气下抛离出来的卫星数量相对会多;自旋速度相对慢者,因为产生的离心力相对会小,在其影响下,从大气里抛头露面的卫星数目相对会少。这个描述能通过实际的观测验证吗?
下面我们看一组数据:木星的自转速度为9小时50分03秒,卫星数79颗,土星的自转速度10小时14分,卫星数82颗(这似乎违背了“自定义”理论所做的表述),天王星的自转速度17小时14分24秒,卫星数为27颗(像是顺理成章),海王星的自转速度为15小时57分59秒,卫星数为14颗(更好的支持)。
我们从上组数字,已经从中看出,大行星的转动速度由快逐渐的变慢。然而行星自转的快与慢,并不是像我们在地球上,生活中所体验的那样,质量相比小的物体,如若对它们使加等同的力,产生的运动,小的会比大的转动得要快。然而,从四大气体巨行星上所测得的数据显示来分析,体积质量越大,他的自旋速度反而越快,转动得愈快的行星,他的卫星数目相对愈多。
木星与土星好像不遵循这一说法,比木星转动得慢的土星,他上面的卫星数比木星上的卫星数目多了那么2至3颗。绕土星运动的卫星,如果从卫星质量的总和来比较,绕土星运行的卫星比木卫的质量总和相对要少。
由于土星的体积相比木星显得要小,围绕着他转动的卫星数量又多了那么几颗,然而,因为他的自转速度不够,土卫聚拢的密度高,星体与星体之间的空隙不足,于是发生频繁的碰撞,使之破烈,一颗变成了两颗或者多颗。这样,我们从中探讨出了土星卫星为什么会比木星卫星多那么几颗的缘故。
从旅行者2号在土星近距离拍摄到的照片,从上面可以辨别出那些是被撞破后的小星体。如果条件允许我们的话,将围绕土星运动的一些破碎的小星体,复原起来,多颗合成一颗,数量上就明显的减少。
这样,是否有些勉强而为之。
1号飞行器在华为的操作之下,随着爬升着高度,随之找到一个空隙,试着横穿着赤道过去。
越高并不是在此赤道地带,聚集的内卫星的数目越减少,而是卫星彼此之间的距离,随着周长的拉长,而显得远离了一些。
让1号飞行器穿行过去,有了一定安全的距离或者穿行过去的时间。这一回,飞行器没有像前面两次那样,一次有一颗卫星紧擦着屁股,二次紧挨着肚皮而过,此次平安地横穿了过去。
米娜问道:“我们跳到了赤道的北面,接着下来,我们怎么才能寻找到,首先已被我们发现在上面复盖着植物的那颗星球?”
“在北回归线附近,先寻找一圈,如若还是没有发现他的话,我们再静下心来,仔细的想一想,下一步该怎么的进行?”华为回话道。
“在海王星北回归线附近随着飘流的大气,转一圈,在这地带流动的内卫星数相当的少,是否再又一次验证,华为博士提出的‘自定义‘理论?”米娜提出一个请求道。
“别想那么的多了,仔细的锁定能观察到的每一颗内卫星吧。”华为摇了摇头。
“这,我能轻松的做好。”
“搜索的宽度必须扩大,这样加大你的工作量,在此大气下,闹了这么的久,时间对我们来讲,开始进入了紧迫感,必须尽快的找到那颗上面有绿色植物复盖的星球。只有到了那里,我们才拥有继续获得生存下去的条件。”华为感觉到了紧迫感。
“现在我们还算平安,就当作向‘土星号‘上的戴维尔他们报个平安,别让他们为我们牵肠挂肚。”米娜的话带着多愁善感。
华为深有感触地扎了一下头:“是该向‘土星号‘上的戴维尔他们报个平安,免得他们为我们担惊受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