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萌生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阿拉伯人凝聚起来,赋予他们神奇的力量,让他们走出阿拉伯半岛,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阿拉伯帝国。在他们向外拓疆的过程中,阿拉伯人从落后的游牧民族,迅速成长为整个中世纪高举文明火炬的民族。</p>
再者,阿拉伯帝国版图内的许多地区都是古代文明的先进地区,使阿拉伯人得以广泛继承不同民族的丰富文化成果。阿拉伯人怀着海纳百川的胸襟,在古希腊罗马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之间承前启后,又在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中充当媒介,在长期发展中将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逐渐融合。</p>
文化的产生的产生首先得益于历代哈里发对文化的重视和提倡。为了保证国家的繁荣和巩固,他们十分重视对先进文化的摄取,提出“人最美的装饰品是知识”的格言。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另一方面鼓励穆斯林远游各方,搜集古典著作,访求学问,涉及的范围包括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p>
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们还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作“智慧宫”。这些努力造就了中古阿拉伯人长于学习,提倡教育和学术的精神,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发展。经过倭马亚、阿拔斯、法蒂玛和西班牙后倭马亚诸王朝各时期的持续发展,阿拉伯文化趋于成熟,他们在哲学、医学、数学、化学、天文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成就粲然。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并达到了世界的前列。</p>
在阿拉伯文化的繁荣时期,形成了位于今天伊拉克的巴格达等文化中心。巴格达位于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中游,地理位置十分理想,在长达数世纪中。它不仅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都,伊斯兰教的著名城市,也是西亚、中东地区经济、贸易、文化、交通的中心,也成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东方文明在这里传向西方;同样,西方文明也从这里传向东方……</p>
作为后来人的赵柽十分清楚在大宋帝国的西方同样存在一个文明世界。但由于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固步自封,以为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对外部文明一直持排斥态度,斥称之为‘夷’。这种看法自然使他们拒绝接受外部文明,而是以自己所学视为正统,所以虽然和西方做买卖。却对其文化的进入保持着警惕。</p>
</p>
科举兴起后,儒学占据了主导地位,自然科学则成了‘杂艺’,文化人们自然不会对这些雕虫小技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研究之人则成了另类。即便是有所任用,也不过是利用其测定历法,预测凶吉。治疗疾病这些事情上,很难有大的作为和突破,而作为实践者的工匠们也被列为贱民之列,他们的成就很难得到总结和推广,往往人死则艺失,无法流传后世。</p>
赵柽知道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却不是那些优美的绘画和诗歌,恰恰是一直为中原文化所轻视的自然科学。他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就力图改变这个状态,在自己的庄子中建立技术学校培养工匠,鼓励工坊中的匠作们努力创新;继位后又搜罗了一批身怀各种绝技的异类,在‘艮岳’中建立研究院。并将自己前世所学的一些知识教给他们,以弥补在这方面的欠缺,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p>
但是赵柽前世毕竟也不是天生奇才样样精通,许多东西他也无能为力,这就让他想到。也觊觎很久的那个远在西方文明世界,‘拿来主义’总比费尽心思去研究要轻松和见效快。而以惩罚塞尔柱帝国阻碍通商是借口也是必要的,否则以劫掠外国文化跨海万里远征,那真要被那些‘老古董’们骂他穷兵黩武了。</p>
当然赵柽也不排除他想去看看那个世界是不是真的像《一千零一夜》中描绘的那么神秘和繁华,体会下古代的异域风情,漫步在巴格达的大街上与阿里巴巴邂逅,在宫殿和大清真寺的大门上留下‘到此一游’的墨宝,亲自聆听那些先哲们的教诲,在‘智慧宫’中挑选些大家们的著作带回国内,顺便再领着他们到大宋来游学传道,那将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p>
可自己的美好愿望都被那些朝中可恶的官僚们给毁了,让赵柽不得不放弃这难得的机会,只能从‘艮园’中挑选出些精英组成一支特遣队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中有精通阿拉伯地区的语言、文字,熟知此地各国的地理人文的;有的人负责寻找牲畜、农作物、果品菜蔬,收集各种种子;也有人专门研究这里的杂艺,本身也是出色的工匠;当然也少不了收集信息的情报人员和战技娴熟、擅长溜门撬锁、绑票打闷棍的特种人才!</p>
赵柽的计划将巴格达城中医生、炼金术师、工匠及精通术数、天文、地理的知名学者及语言文字方面的人才一网打尽,‘请’到大宋来,而书籍则是另一个劫掠的目标,这是知识的传承工具,绝不能放过的。赵柽打算用他们的知识来推动大宋的科技水平,至于那些宗教人士和什么国王、官员则根本没有兴趣,还是留着家里祸害他们自己吧,还是不要到大宋来抢地盘了……</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