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今日倦了,诸事改日再议。www.x23us.com都散了吧!”
此时的赵构疲态尽显,精气神全无。
陈康伯见皇帝已经无心议事,便只能作罢。
众臣恭送皇帝离殿而去。
随着赵构离开,大殿里马上爆发出了更激烈的争论,一时之间人声鼎沸,文武百官分成战、和、逃三派激战不休。纵使有些说不上话的,也没有随着赵构离开而退朝,他们站在一边静静的围观。
朝堂上激烈纷乱的争论持续了大约一刻钟,在内侍前来传皇帝谕,命他们散去,各归部、司之后,文武百官这才离开大庆殿,朝宫外走去。
但在出宫的路上,百官隐约形成了三大阵营,各聚一处,依然在高声议论,主战派声势浩大,逃派其次,主和派人数最好,还有一些摇摆不定,没有主意的,要么默默的跟在他们后面,要么脚步匆匆的离开。
纵使一路出了和宁门,百官就战、和、逃的议论仍然没有停止,打破了以往出皇宫不议事的惯例,因为金使高景山的话给了他们极大的刺激,使他们遇到了二十年来最大的危机。
主战派以左相陈康伯、右相朱倬为首,召集兵部、户部、工部、吏部郎官去三省议事,积极备战,防御金人南侵。
主和派、逃派也各有支持者,各去司衙,聚众议事,商讨办法。
一天后,金使高景山在贺天申节上说的话,迅速在临安城内传开。
接着,谣言四起,说金人百万大军正在汴京集结,大宋军队无法抵抗,皇上和文武百官已经决定要迁往福州。
没过多久,又有人得到可靠消息,说皇上和百官要迁往衢州。
不消半天,又有人说在礼部任职的亲戚正在收拾家财,准备跟皇上一起迁往蜀中。
皇帝和百官要逃离临安的谣言就像一个落入平静湖面的巨大石头,瞬间将临安城繁华、祥和的景象打破,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很多人开始考虑逃离临安。
留在回易处等待消息的杨丛义,自然也听到了这些消息。
朝廷得到金人准备南侵的最确切的消息,应当不会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了吧!
大敌当前,任何一支可用的军队都会出现在朝廷视野之内,精武军也不会例外,他现在要等的就是朝廷的诏令,而后率军北上,伺机立功。
结束回易货物采购,准备离开临安的陆游,听到了金使高景山在朝堂上猖狂无礼的言论,以及文武百官对此事的议论和态度,愤慨之下邀杨丛义一起向朝廷上书,坚决反对割让长江、汉水的土地,建议朝廷在军事重地囤积粮草军需,积极备战,给南侵的敌人迎头一击,同时提出,皇上和文武百官留在临安对稳定军心和民心至关重要,绝对不能南迁、或西迁,否则军心一散,前线必乱,此战必败!
杨丛义与陆游共同署名,没有再另行上书。
他知道,这几天飞进三省和皇宫的奏疏肯定堆积成山,这些奏疏不是建议备战出战,就是建议迁都暂避,或是遣使割地谈判,此时不管有多好的对敌之策,都会埋没在成堆的奏疏中,各派想要的想知道的只是他们有多少支持者。
再说,杨丛义在军中资历不深,不是专职的统军将官,又没打过什么仗,他一个回易使的军事建议,哪里会有人听。
目前来说,他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待消息,获得征召之后,在战场上证明自己,而后他的地位才会稳固,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机会。
他、陆游、沈缙,他们三人的官职地位,得来的实在太容易,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他们不就是出了几趟海,给皇帝带回来金银财宝,给豪商勋贵带回来稀有珍贵之物,为权贵捞好处,才获得提拔和官职,这其中肯定有见不得人的交易。
特别是杨丛义,仗没打过几场,短短十年时间,就升任诸司正使中的西作坊使,官居武显大夫,同级别的诸司正使哪个不是为官几十年,苦苦熬上来的,如何让人不嫉妒?
正因为感觉到了旁人的嫉妒,杨丛义在临安时就特别低调,几乎不参加任何应酬,就连升官,也不宴请任何人,更不会去酒楼、勾栏之地庆贺。被别人记恨,还不知道低调做官做人,那就距离走霉运不远了,他懂得这个道理,因为他想走的更远。
在临安城纷繁的争论声中,没人听到杨丛义的声音,他在静静的等一个机会。
随着雪花般的奏疏飞进皇宫,经过激烈角逐后,战、和、逃三派很快分出了胜负,主战派以很大的优势压制了主和派和逃亡派,朝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以左相陈康伯为首的主战派占据,二十年来主战派第一次在朝堂上完全占据上风。
数天后,朝廷下令,挑选两浙、江东、福建各州禁军一半的弓弩手,送往枢密院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