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石壮飞牺牲和自身腿残,左纯庵退出革命军回了老家。但他是如此想念那短暂的战火纷飞的军中岁月,以至于每一次冲锋、每一个牺牲他都历历在目,枪声、炮声、呼声、骂声、哭声这种种嘈杂但清晰的声音,总使他颤抖着从睡梦中醒来,而一个个已经逝去但仍然鲜活的年轻面孔似乎总在厉声拷问他:你在哪里?你在哪里?</p>
于是左纯庵又回到了广州,回到了黄埔旁边,哪怕要拖着残腿颠簸生计,他也可以安心对自己说:我就在这里。他知道自己并不像自己想象的优秀,但身陷大时代跌宕壮阔的洪流中,他仍然不愿做一个淡漠的旁观者。</p>
是李章找到了他,跟他说了吴安平的事业和抱负,而安炳朝、余大成、余铁鹏也都劝他随往西峰。虽然左纯庵不认为吴安平这些人有推动时代大潮的能力,但任何的努力都很珍贵,置身其中远比安身于外更有意义,基于此,他也来到了西峰。</p>
这几个兄弟对吴安平可说十分熟悉,但正因这种熟悉,看到西峰新城之后也更为震动。原来短短半年多,吴安平已经做下了这么大一片事业,原来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展望和讨论,竟真有实现的可能。</p>
得知吴安平在子午岭主脉的4号基地,留李章、安炳朝在新城协助杜立奎安排随来的军工技术人员、老兵和其他进步青年,左纯庵、余大成和余铁鹏便迫不及待随最后一批军训人员赶来了4号基地。</p>
这是一个庞大的基地,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p>
吴安平身边得力人员缺乏,许多事情安排起来不甚放心,左纯庵这些人就像一场及时雨,正弥补了这一块缺憾。</p>
几人叙旧之后,便在吴安平带领下参观起4号基地,趁此机会,吴安平也将自己的设想和规划详细说给了左纯庵、余大成和余铁鹏。左纯庵三人震惊于基地的庞大,感觉正是这些不可想象的工程奇迹的完成,才使得吴安平异想天开的规划变得合理而周密。</p>
吴安平计划将军事力量暂时命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左纯庵三人对这个称呼赞不绝口,认为既体现民众意愿又体现了这支武装存在的意义,他们却想不到吴安平是剽窃了后世那支彪悍铁军的名号。</p>
至于4号基地建成后的训练,吴安平准备交予左纯庵、余大成负责,这五千多人中,由于表现优异者陆续出现,稍加挑选提拔,便可构建出严密的管理体系,左纯庵、余大成文化也有经验也有,再加上陇东集团的向心力,足以保证对整个体系的控制力。</p>
不过吴安平也强调了,4号基地其实是军校和兵工厂的综合体,兵工厂自有专家负责,军校则意味着,左纯庵和余大成要将这些人培养成士官甚至军官,不能简单按照普通士兵的要求对待。</p>
而之所以留两人在此,便是因为左纯庵有政治工作的经验,而余大成则有二次东征的经验,两人又都是心思缜密之人,配合黄埔经历和吴安平提供的后世士兵及士官的训练资料,完全有可能琢磨出一套适合自身的训练方法。如果获得成功,那就意味着吴安平拥有了五千士官,稍一扩展就是五万大军,而这不过是仅仅第一批受训人员而已。</p>
左纯庵和余大成刚从黄埔出来没多久,虽然已经经过战事,但实际上根本还没有毕业,如今竟骤然要担起如此重担,吴安平此举明显是有些赶鸭子上架了。两人都表示了为难,不过吴安平相信有后世的海量资料依托,即便整体训练效果比不上黄埔,单兵能力应该是超过的,再说他目前的对手是西北各路军阀,军官及兵员素质与广东革命军也是比不上。</p>
左纯庵和余大成难以推拒,因为吴安平根本找到其他人。</p>
吴安平又将自己在西峰训练这些人时的情况说了一些,自己当时什么也不懂,只是拿着资料照本宣科地做,通过和这五千人探讨学习,不断更正强化,不也使这些人有个兵样子了吗?他再次提醒到,不要小觑五千人所具备的智慧,他们需要充分调动起这种智慧,参照资料完成训练和教育目标。</p>
他们目前掌握的智力资源,不可能实现黄埔那样的灌输教育,但物质资源却足以支撑展开最全面的探索。现在他们只能通过自我学习,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这是目前不得不为之的事情,但即便将来壮大,也需要养成和保持这样的学习能力,吴安平希望建立的是一支学习型的军队,因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p>
扫盲活动和文化学习也千万不能间断,新城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改变着员工的精神面貌。诉苦和三查活动更是不能松懈,不过这只是很基础的思想教育,以后还需要总结出一套适合国情的思想体系,吴安平暂时没这个精力,不过他委婉告知左纯庵和余大成,千万不要直接拿黄埔流行的三民主义和**给学员们灌输,因为吴安平设想的体系与两者都有部分差异,但强化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内容则无妨。</p>
左纯庵、余大成和余铁鹏都有些不高兴,余铁鹏更直接问他是不是想做军阀。吴安平苦笑否认,继而不得不将一直思考但目前只有概念的思想讲述出来。</p>
(社区停电,刚来,更新晚了。求推荐,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