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难民潮
可以说当天晚上,柳如烟就被这些内容完全吸引住了。
它看起来跟注音的用途相似,但稍微深入琢磨下,就会发现它比注音方便得太多。注音本质是用简单的文字代表复杂的文字,目前主要分为两类:直注和切注。前者例如“宋读若送”、“陉读若邢”,后者则更加复杂一些,例如“练为朗甸切”等等。
但就她实际使用而言,这些标注只适合对文字已有一定基本功的人,否则还不如直接强记陌生字。毕竟一个字的注音没有标准可言,完全是因人而异,好比宋能注成送,也能注成诵和讼,全凭注释者个人习惯而定。
然而这些词先不论学习者有没有事先掌握,即便有,它们的发音也有可能和注释者的习惯发音截然不同!
例如北方和南方,对送的发音就有明显区别,因此极有可能出现被注字音调相似、注音字却不同,或者两者皆不相似的情况。
连直注都是如此,更别提牵扯到两个分解音的切注了。
而府丞大人交给她的这本辅助教材,完全从正面攻克了这个难题——它摒弃了用字去注音字,转而改成了二十六个古怪的符号。诚然,这些符号同样能用字来注音,比如a读若啊,o读若哦,但选用的都是最基础的、语音变化最少的字来拟声,极大减少了误读的可能。
其次,无论字形多么生僻、发音多么拗口,都可以由这些符号组合得出,不必再担心注释音能不能看懂,以及注释者自身的发音习惯。考虑到同音字,该拼音还增添了一个音调环节,更是让发音一目了然。
这两天里,柳如烟只要一有空,便将时间投入到了拼音之上。
越是钻研,她便越觉得此法大有可为。
对于没有接受过启蒙的孩子来说,这套简洁易用的新式注音法必定能大幅提高他们认字的速度。即使对于她这样学有小成的人而言,同样意义匪浅——有了这套标准之后,柳如烟发现自己也可以轻松为一篇诗词注音了。
放到以前,这可是只有名家大师才能做的事。
被卖进醉青楼后的数年里,她也学过不少东西,例如曲乐、舞蹈,甚至是讨好男人的技巧。但那都是被迫而为,每每想起,回忆中尽是痛苦。
现在,她又像回到了孩提时期,学习是因为兴趣,它让自己感受到了久违的欢喜。
……
金霞城西门郊外,新任太守洪四齐正在完成他的第一项使命。
“老爷,难民……涌过来了。”
家仆丁盼咽了口唾沫。
“我看到了。”洪四齐沉着脸道。
“您……真要守在这里吗?”他向后面看了看,此行跟着他们来的,只有五十人不到。相比远处黑压压的人群,这一小撮就宛如激流中的礁石,万一难民躁动起来,光是靠脚都能把他们踩成肉馅。
丁盼跟随老爷这么多年,是真正见过暴动场面的人。
只要人数够多,哪怕是手无寸铁的难民,也能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各地官府最怕的一件事就是流浪民聚集成团,赶得走就尽快驱散,赶不走的话那就得通知当地驻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