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引起人发病的原因很多,《黄帝内经》将其归纳为二类。风雨寒暑实为“六淫“的概括;阴阳喜怒乃“七情“的概括;饮食居处即“饮食劳倦“。可以认为这就是后世三因说之滥觞。</p>
2.发病:正邪双方力量的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意。《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评热病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都论证了这一点。</p>
3.病变:疾病的变化是复杂的,《黄帝内经》概括病变也是多方面的,有从阴阳来概括的,用表里中外归纳的,用寒热归纳的,从虚实而论者,实指邪气盛,虚指正气衰。概括说来,有正虚而邪实者,有邪实而正不虚者,有正虚而无实邪者,有正不虚而邪不实者。</p>
</p>
折叠诊法学说</p>
望闻问切四诊源于《黄帝内经》。</p>
1.望诊:包括观神色、察形态、辨舌苔。</p>
观神色者,如《灵枢·五色》、《灵枢·五阅五使》和《灵枢·五色》所载,这些在临床上都很有意义。</p>
察形态者,是察看人的骨肉皮肤而推断病情,在临床上虚实是错综复杂的,只有知其常,才能达其变。</p>
辨舌苔者,如《素问·热论》、《素问·刺热论》和《灵枢》所载等等。</p>
2.闻诊:包括闻声和嗅气味。</p>
闻声音者,是听患者的声音而诊断病情。</p>
其次是嗅气味,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肝病其臭臊,心病其臭焦,脾病其臭香,肺病其臭腥,肾病其臭腐。</p>
3.问诊:问讯患者的自觉症状,以诊断病情。</p>
4.切诊:包括切脉与切肤。《黄帝内经》言切脉最详,主要为:</p>
(1)三部九候法:即分头手足三部,每部分天地人三候。</p>
(2)人迎寸口脉法:即兼诊人迎和寸口两处之脉,互相比较。</p>
(3)调息法:即调医者之呼吸,诊病人之脉候。</p>
(4)谓胃气脉:脉象之中有无胃气,至关重要,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p>
(5)六纲脉:《黄帝内经》所载脉象很多,如浮、沉、迟、数、虚、实、滑、涩、长、短、弦、细、微、濡、软、弱、散、缓、牢、动、洪、伏、芤、革、促、结、代、大、小、急、坚、盛、躁、疾、搏、钩、毛、石、营、喘等等。但常以六脉为纲加以概括。</p>
其次是切肤:肤泛指全身肌肤,按肌肤而协助诊断的内容很多,如“按而循之“、“按而弹之“等等。但论之最详细的是切尺肤。因为脉象与尺肤有必然的联系,故诊病时亦可互相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