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们国庆节快乐,感谢不是结局的结果同学的三个588打赏,也谢谢神秘人同学的催更票!)
-----------------------------------------
咻的一声,一支呜镝在索水河边响起。
荥阳城就在身后不远,郑家被抄的山谷庄园离此只有二十里。徐盖摘下一支响箭,朝天射出,响箭在空中发出尖啸声。片刻过后,原本平静的索水河湾里,突然就冒出了许多船只。刚才都藏在河弯岸边柳树下,此时听到信号一起靠过来。凌云估算了下,河里至少有两百条船,别说这千把号人和百余匹马,就是再多一倍的人马,这些船只也绰绰有余了。看这船只的数量规模,凌云心里清楚,一切其实都是在徐盖的算计之下的。他们来的时候只有五十骑,走的陆路。可来前,徐盖就已经清楚知道此趟会是什么结果,他甚至连郑氏工坊里的工匠数量甚至是工坊里的工具材料等都算计好了,调动了足够的船只随后从水路赶来,早早等在这里。
凌云他们带着队伍一出来,立即就能在这里登船。
抄掉了郑氏的工坊不难,难的是如何把工坊连工匠带工具材料也一起抄走。
原来,徐盖算计的这么好。
索水河是汴河的一条支流,发源自荥阳与洛阳之间嵩山周山,经荥阳最终流入汴河,北上汴口进入黄河。这条河流此时虽然叫汴水,可还没有经过大规模的疏通,并非后来通畅无比的隋朝大运河中的通济渠,不过也已经是洛阳至淮南的重要水路。甚至与四渎之一的济河相连,可徐盖能调动这么多船只到郑家眼皮底下来抄人家的工坊,凌云不得不佩服这徐盖确实是个老狐狸,虽然他才不到三十。
有了这些船只的帮助,要在郑家眼皮底下悄无声息的撤离并非难事。
索水河边,船只陆续靠岸,栈板已经搭起,随船来的单徐几家的管事和家丁们已经从船上跳下来,开始指挥着船上的家丁船下的工匠们搬货上船。岸边上人群汇集,徐单几家甚至随船带来了许多馒头包子还有一桶桶蛋花汤,受了不少惊吓正忐忑不安的工匠和学徒们,此时也是饥肠辘辘,这顿饭顿时吃的热闹非凡,人心也安稳了许多。徐盖趁此机会,又在工匠中大讲跟他走以后的待遇,工钱比郑家的翻倍,还会把他们的家眷接来一起云云,引得这群工匠欢天喜地,感谢连连。
凌云对于这些倒是不太在意的,可以说这次的行动,是徐盖利用他来打击竞争对手,甚至是抢劫对手,壮大自己的军械坊。不过凌云无所谓,所谓朋友,很多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为兄弟两肋插刀的,更多的时候,朋友是建立在相互惠利的情况下。这次行动,徐盖几家得了实际好处,凌云也向太子收了点利息,大家各有所得。
不过徐盖是个老狐狸,也知道这次能拿下郑家,主要还是靠凌云。且事后,也得依靠凌云背后的杨广做靠山,才能真正不惧太子。因此,安抚了一众工匠之后,徐盖很大方的表示,这次收获到的三百套全套军械,来的五十人平分,每人六套。另外,再把这些材料什么的折个五千贯,来的五十人再一人分个一百贯。
那三百套军械本是已经包装好要运给太子的秘密甲士用的,整套军械包括铁甲一套,横刀长矛长弓弩机各一,此外还有短剑圆盾箭矢等,质量都很精良,按高伯的估算,这样一套还包括不少小件的完整军械,至少得值个一百贯,光是那套上等的明光铁甲,就值好几十贯了。
每人六套铠甲加一百贯钱,算起来,就是六七百贯,六七十万肉好,一文钱一斤米,六七十万斤米。这笔钱,对于徐盖单雄信苏邕等豪强来说,算不得什么。可这笔钱其实不算少,甚至很多,甚至相于当大隋朝中产阶级的府兵们的大半家业。
起码如司马德戡、秦琼他们这样的中低层军官来说,这是一笔横财了。靠薪水,他们可能得干上好多年才能攒下这么一笔钱。
司马德戡先前对于此行其实还是有些不太愿意的,特别是知道这个郑氏的工坊背后其实是太子后,虽然他跟着晋王干,可也不愿意冒然去得罪太子。只不过先前得了各家送的战马、马槊等礼物,又新结义了兄弟,推不过面子而来。谁成想,不过是跑了一趟而已,徐盖居然给了这么一份大礼。这下,司马德戡倒有种冲动,想要问徐盖这样的事情还有没有。
叔宝也微微有些激动,秦家家道中落,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去投了军。投军到如今,也不过是个伙长而已,连个正式的官职都没有。突然间得数百贯的礼物,不免惊讶激动。
“徐五哥的美意,大家就收下吧。”凌云微微一笑道,这一下子送出了差不多几万贯钱,他凌云在里面也有二成股,可以说等于他出了差不多七千贯。不过他并不在意,首先他虽然是这个联合军火的大股东,可他这二成股只拿红利不插手经营,再则,这两成红利并不是真正给他一个人的。这两成红利是给他以及猛虎(www.shuxie8.com)盟和高家的,他不过是个代表。再说了,徐盖又岂会做亏本生意,看似拿出几万贯来,可首先这几万贯并不是真的是他的,不过是抢了太子和郑家的东西,再拿来送人情。其次,除了送出去的这些,他们还是赚了很多,光是那上千的工匠和学徒,就是有钱都没地方买的。专业的技术人才,有价无市。有了这些专业工匠,单徐几家的联合军火生意就能番翻的扩张。
总之,最后是皆大欢喜。
徐单等七家毁掉了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还洗劫了对方,抢了不少的材料装备,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太子和郑家好不容易弄来的上千工匠及学徒,他们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