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的,是省纪委书记李庆祥。
这没有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李庆祥是常宁的铁杆,也是现在宁派在之江省公开的领军人物,实际上他第一个站出来,也是常宁的特意安排。
“陈书记,我认为,省棉纺厂事件,负主要责任的,应该是张华顺同志,崔红日同志和肖国基同志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包括孙君衡同志和李兆南同志,这样处理他们,是不公平不公正的,也是难以服众的,如果每次出事,都把责任往下面推,那以后谁还会做事,张华顺同志当时还只是主管党务的付书记,按照党政分开的原则,张华顺同志首先就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
陈海林面无表情的问道:“庆祥同志,那你有什么具体建议呢?”
李庆祥早有准备,翻开自己的笔记本念道:“在这次省棉纺厂的整个事件中,张华顺同志、崔红日同志、肖国基同志、孙君衡同志、李兆南同志,均负有重大责任,为此我建议,张华顺同志该记行政大过一次,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通报批评,并责其向中央和省委作出书面检查,崔红日同志该记行政大过一次,并给予党内警告处分,通报批评,责其向中央和省委作出书面检查,肖国基同志该记行政大过一次,通报批评,责其向省委省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对于孙君衡同志和李兆南同志,各记行政大过一次,通报批评,责其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检查。”
很显然,如果说陈海林的建议是放大抓小,板子主要打在下面人身上的话,李庆祥的建议则针锋相对,放小抓大,板子都打在了张华顺和崔红日的身上。
有意思,一上来就卯上了。
陈海林不以为忤,微笑着说道:“现在有两个建议了,各位还有没有别的建议,如果有就请提出来,如果没有,那就请大家就这两个建议,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王群骥的那句话,“你是跑在前面的,可你打算怎么让后面的能跟着你,不会跑偏了?”彻底提醒了陈海林,一山难容二虎,何况现在是三虎并存,何况还有常宁这头“牛犊”在呢。其实,陈海林的建议,完全是在抛砖引玉,在他他内心里,已经认可了王群骥的提醒,与其为示好张华顺而出卖原则,不如乘此机会,来个落井下石,让张华顺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使他没有底气与自己争锋。
李庆祥提出的建议,可谓正中陈海林的下怀,为了打压张华顺,哪怕自己的建议被否决,他也心甘情愿的认了。
陈海林看了张华顺一眼,希望他能表个态。
可是,今天崔红日好象跟张华顺耗上了,不等张华顺发言,崔红日就抢先开口了。
“王书记,陈书记,我在这里表个态,常委会不管怎么处分我,我都愿意接受,如果我有权参与表决的话,我一定支持李庆祥同志的建议。”
张华顺差点为之气结,一向温顺的崔红日,今天好象打了鸡血似的,一定是可恶的小半仙在背后撑腰,不过,现在不是计较这方面的时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么。
“同志们,崔付省长的话,同时也说出了我的想法,我也同意李庆祥同志建议。”不愧是一省之长,张华顺说得倒也干脆,丝毫没有拖泥带水。
省委付书记余传仁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同志们,我说几句,我对陈书记和庆祥同志的建议,都表示支持,我不是和稀泥,我想说的是,我们不要就事论事,为追究责任而追究责任,我们需要重视的是,如何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李庆祥不客气的说道:“余付书记,您的稀泥是不是和得早了一点?惩前毖后惩前毖后,没有惩前,怎么可能有毖后呢。”
“老李,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不过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余传仁笑着说道。
李庆祥也是笑容可掬,“余付书记您说得对,我也认为惩前固然重要,也仅是手段,毖后才是目的,也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