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蚌壳,卖给炼器师最合适了。不过,这只蚌精最值钱的东西,钱益暂时还不想卖了,这是一颗半个婴儿拳头般大小,溜圆的珠子!</p>
这东西别说放在炼器或是炼药师面前了,就是直接拿到街面上吆喝吆喝,至少能换回十几个大金锭子。</p>
</p>
钱守诚昨晚睡得很踏实,外面的狂风暴雨似乎一点也没影响到他。</p>
早早起来后便见到钱益在灶间忙活,一阵阵香气传来,钱守诚的肚子,不由“咕噜噜”响了一下。</p>
钱守诚这顿早餐似乎是他这辈子吃得最香、最饱的一顿了。钱守诚不由想着,要是孩子他大伯不肯收钱益,让这小子当个厨子也很不错。</p>
两天后雨过天晴,钱益首先去拜祭了一下自己的母亲,随后便跟着父亲前往泉州府找自己的大伯。随身所带之物,就是被钱益幻化了形状的钓竿和鱼篓子。</p>
钓竿现在长不过三寸,正好纳入袖中,鱼篓则成了香囊,挂在腰间。</p>
泉州府所辖之地甚为广袤,民风淳朴,百姓虽不能说富足,但是凭着每日的劳作也能混个温饱。</p>
在钱益的印象里,这里他还是第一次来。高大的城墙以及宽阔整洁的街道,无一不彰显着知府老爷的管理能力够强。</p>
钱守诚带着钱益进城,并未在城里闲逛,两人直奔着大伯家而去。而钱益则是转着脑袋四下张望,不知在看什么。只是这脸色,真的不好看。</p>
大伯钱有道的家,在钱益眼里可不算小。毕竟当年姥爷走的时候,把绝大部分家财全给了大伯。长幼有序,家产自然是长子继承的多些。</p>
大伯家虽然只是个一进的院落,但是胜在地方够大。围着三面都盖了屋子,像是四合院一般。大伯家两个儿子都有出息,考了功名在外做官。</p>
大伯母见是自家小叔子带着侄子来了,也是高兴,忙迎着两人入内招呼着。</p>
钱守诚说明了来意,大伯母一口就应承下来,这事儿她做主,定叫自家男人给侄子安排个好差事。</p>
几人说话间,便到了午后,大伯母一边张罗着晚饭,一边叫家里的仆人去捕房知会自家男人一声。</p>
这仆人走了没一盏茶的功夫,钱有道回来了。兄弟两人相见自是亲热,手拉着手说个没完。直到大伯母嗔怪起来,这两兄弟才打着哈哈分开坐下。</p>
大伯母将钱守诚父子的来意说了一下,钱有道拍着胸脯保证这事情一定办成。同时也劝钱守诚留下。</p>
但是钱守诚却是连连摇头道:“父亲那时请高人为我算过一卦,谆谆告诫我一生打渔耕种方可得善终。父母之言,我不敢违背。”</p>
钱守诚这么一说,钱有道也不好多言,只是要钱守诚多留几日再走。</p>
但是钱守诚却也不愿,只留了一晚,第二日一早便走。</p>
第二日一早送走自己父亲,钱益便跟着大伯早早去了捕房。</p>
在泉州这个地界,除了位于中心的泉州府衙,便是位于四门附近的四处捕房。而每个捕房设有巡守一人,捕头两人,其下还有副捕头以及捕快若干。</p>
钱有道所任职的地方,是城西捕房。一路上不断对钱益说着些官场上的为人处世之道。</p>
这让钱益对于钱有道在衙门里的地位有所了解,自己这位大伯,在官场里混得其实并不怎么样。</p>
钱有道带着钱益进了捕房,逢人便把钱益介绍给大家认识。这个伯伯、那个叔叔的,让钱益的头都大了。</p>
钱益跟着大伯见了西城巡守,在大伯一番求爷爷告奶奶的恳求之后,巡守收了十两银子才点头同意。</p>
钱益如父亲之愿,成了泉州府西城最年轻的小捕快。</p>
“小益啊,大伯可是尽力了,你好好从捕快干起,慢慢熬,这捕头的位置可是跑不了的。”钱有道拍着钱益的肩膀鼓励,只是这十两银子花得还真是心痛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