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由百官之首于成龙主持,老于头也不是那种爱讲废话的人,简单的开场白之后先说起了今年的一些主要目标。
首先是军事上,要在年底之前,争取将楚国的疆域扩展到长江南岸。
也就是说要将长江以南的所有土地都纳入楚国的统治范围内。
说到这里,于成龙停顿了一下,抬头看着下面。
果然,下面的官员发出了一阵轻微的惊叹声。
“这个目标有点难吧?长江以南至少还有一半土地没有打下来。”
“不错,还有大半个江西,广东、福建以及安徽、浙江和江苏六个省,这要全部打下来需要耗费多少钱粮啊。”
“我大楚立国不久,底蕴不足,现在应该养精蓄锐一两年再北上才妥当。”
“朝廷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了?我们要不要上书劝谏君上?”
……
沈墨耳力非常好,而且这间议政堂在设计的时候就有聚音的效果,所以臣子们虽然窃窃私语,但是沈墨却听得一清二楚。
不过,他心里却丝毫不在意这些人的看法。
说这话的基本上都是文官,而且还都是那些品级比较低,六七品左右的当官时间不久的。
跟这些人接触久了,沈墨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句话了。
事情未做之情侃侃而谈,一副天下事尽自己掌握之中的架势。
一旦真有事情发生,却又往往仓皇失措,下意识的逃避退缩。
但是别人做事的时候他们往往又喜欢站出来挑毛病刷存在感。
所以这也是沈墨没有设立言官的主要原因,干啥啥不行,挑刺他第一。
于成龙脸色一黑,轻咳一声,下面里面安静了下来。
相比较于国君,下面的官员们显然更畏惧这位于相公。
除了他本身的官职以及深得国君信任之外,于成龙的性格方正严肃,又当了二十年的官,一步一步从下面爬上来,经验何其丰富,洞察力何其敏锐,那些年轻的官员在他面前就感觉没有穿衣服一样。
更重要的是于成龙本身又极为清廉,个人能力和品行都是无可指摘的。
谁要攻击他,也就只能从他曾经在满清出仕这一点攻击。
但是这一点显然是一个忌讳,谁要敢这么做那就等于是自己找死。
谁都知道于成龙本不愿意投降,是被国君的诚意和个人魅力给折服的。
如果谁拿这件事来攻击他,就等于直接攻击国君,那不是找死是什么。
下面安静下来之后,于成龙继续宣读。
军事上除了要开疆拓土之外,还要编练守备军,将那些已经打下来但是仍然没有彻底平定的地方要彻底稳定下来。
然后是要在今年端午前后举办楚国第一次科举考试,由文部和兵部主办,国君亲自出题。
之所以有兵部,因为这次的科举不光要选拔文官,同样也要选拔武将。
自然兵部也要参与。
接下来还有诸如要在所有占领超过半年以上的县全部开设县学,凡是到期没有完成的知县都要被问责。
……
等到年度目标说完之后,于成龙话锋一转,又开始回顾从前。
总结了自沈墨东安县起事一直到现在的各项大事。
焦家庄起事,占领东安,到永州之战、衡阳大战到建立楚国,吞灭周国,攻克江夏等重大事迹。
虽然都是言简意赅,每个大事件都是几句话总结,但还是听得下面的臣子们神情振奋,齐齐起身对着沈墨躬身大叫道:“君上威武!大楚威武!”
君主的功绩也是需要不时地要给臣子们温习一下的,这也是增强君主威望的一个小手段。
喊完威武,又到了喜闻乐见的劝进环节了。
臣子们大年三十宫廷晚宴的时候劝进过一次,那是第一次。
被君上被婉拒了。
今天这是第二回,臣子们都写好了劝进表,趁着这会气氛正好,全都掏出来捧在身前对着国君的方向齐声叫道:“君上英明威武,文治武功,堪比古之明君,臣等恭请君上进王爵,以正社稷,安民心。”
按照程序,这次的劝进君上还是要婉拒的。
再过上几天,大家再一次劝进,君上就勉强答应,这事情就算成了。
所谓事不过三嘛。
所以众人都知道今天这是要走一个流程。
沈墨高踞上座,俯视着下面的臣子们,心中忽然决定叛逆一次。
他笑着道:“将诸位卿家的奏表呈上来。”
坐在角落里担任辅助工作的十名文吏立刻分别上前,将官员们手中的劝进表接过来呈到了沈墨面前。
沈墨面前的御案非常宽大,上百本劝进表几乎将御案全部摆满。
沈墨面带微笑一一翻看起来。
下面站着的臣子们等了片刻后觉得不太对劲,面面相觑。
君上难道不是看都不看一眼就婉拒的吗,这些奏表上都是一些拍马匹的套话,无非是什么英明神武之类的废话。
为什么君上却看得这么认真呢?
君上不是不喜欢臣子们阿谀奉承的吗?
难道君上忽然转性了,喜欢听臣子们对自己大唱赞歌?
大臣们眼神交汇,但是却没人敢说话。
毕竟这时候说话就是太不开眼了。
又翻看了基本之后,沈墨终于停了下来,抬起头看着忠臣,微笑道:“既然诸位卿家这么诚心认为我该进位王爵,那我就从善如流,进位王爵。“
此言一出,臣子们面面相觑,场面一度非常安静。
君上,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呢?
这就接受了?
想称王的心是不是有点太过迫切了?
不过还是于成龙反应快,立刻带头高呼道:“臣等参见王上!”
其他臣子们这才反应过来,也急忙跟着参拜:“臣等参见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