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苏峥说得对!”</p>
就在同学点评苏峥的解释时,讲台上的吴院长突然说出这样一句话。</p>
不少学生惊讶看着吴院长,眼神里隐隐带着不服气。</p>
吴院长依旧一副风轻云淡的表情,不疾不徐道:“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和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p>
突然扯出历史,学生们虽有疑惑,兴趣却更多了一些。</p>
“古代名联中有这样一句“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这里面的经济就是经纶济世的含义。”</p>
吴院长娓娓道来,明亮的眼睛中充满睿智光辉,“在古代,经济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之一,而且是非常有深度、广度、高度的一个词语。”</p>
</p>
“四书《大学》中的三纲八目是对做学问、做人的要求,八目中最高的要求就是‘治国平天下’,这就是古代‘经济’一词最为外向的表现。”</p>
经济学系的学生有几个熟读历史?</p>
吴院长这番话瞬间就把学生们引入求知状态。</p>
苏峥连高中都没读过,吴院长说出来的这些东西对他来讲无异于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苏峥同样被吴院长这番话勾起了兴趣,想要听听吴院长对经济两个字的解释。</p>
“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每个人对经济学的作用和用都有不同理解,你们的理解是对的,苏峥的理解何尝不对?”</p>
吴院长呵呵一笑,“你们的思想丰富,可以把经济学延伸想象到不同层次,只不过苏峥是从务实的角度出发罢了。真要论起来,你们刚才说的那些观点,都离不开具体手段的支撑。”</p>
“呵呵呵……”</p>
“吴院长上课比其他教授有趣多了。”</p>
“唉,可惜只有这一节课。”</p>
“想什么呢,能有一节已经很不错了,最起码知道了经济的出处,要不然学了四年经济学,都不知道经济的出处,说出去还不够丢人的呢。”</p>
吴院长没有制止同学们的议论声,而是趁着同学们议论的时间,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字。</p>
虽然没有说话,但这一举动成功平息了教室内的议论声。</p>
“从刚才你们表述的观点中不难发现,你们已经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有了规划。”</p>
吴院长审视看向众人,“无论是将来选择走仕途,还是一门心思做学问,你们现在学到的知识,以及未来形成的思想都需要有人把它们落实变现,只有落实变现才能证明你们心中所想是正确的、可取的。”</p>
“如果没有人通过实际行动帮你们验证自己的思想和学问,你们的思想和学问就是一文不值的空想空谈。说好听点是理论知识丰富,说难听点就是纸上谈兵,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学的经济于己于国还有用吗?”</p>
“所以,务实这两个字,必须要牢记心中。”吴院长指着‘经济’后边的‘务实’两个字重重说道。</p>
“吴院长。”</p>
举手起身的人是刚才第一个站起来阐述观点的那个名叫闫鹏超的男学生,“吴院长,我觉得理论本就是思想层面的假设和论证,只有理论先进才能引导实际行动进步。如果操作行不通,大概率是理论太过超前,亦或者是执行者能力不行造成的。不管哪一种原因造成的,都不能否认理论存在的必要性。”</p>
刚才是吴院长提问,第一个站出来只会显得勇气可嘉。可现在,明显是在质疑吴院长的说法,不可谓不胆大。</p>
学生们玩味看着闫鹏超,这种表现方式有些冒险,不过大家喜闻乐见。</p>
吴院长脸上微笑不改,没有丝毫不满显露,对尚未坐下的闫鹏超说道:“你觉得理论是为实际工作服务,还是实际工作为了验证理论可行而存在?”</p>
“这……”</p>
闫鹏超张了张嘴,依旧有些不服气道:“最起码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吧?”</p>
“这句话还算是中肯!”</p>
吴院长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是说道:“如果是科学研究,肯定是要理论先行,通过一系列努力去验证理论是对的,从而研发出对实际工作有用的成果。但在经济领域,这样做不行。”</p>
说着,吴院长再次看向苏峥,“苏峥,你觉得呢?”</p>
认真听讲的苏峥下意识回了一句,“院长,我觉得您说得对。”</p>
“马屁精!”</p>
不知道是谁嘀咕了一声,苏峥立刻皱起眉头,却没有多说什么。</p>
吴院长同样没有去追究说话学生,乐呵呵道:“你来跟他们解释一下。”</p>
学生们再次扭头看向苏峥,苏峥不得不站起身子,“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产品设计,目标对象都是没有思想的物件儿,人可以随意把自己的想法施加在上面,通过不同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