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试试?关羽都有点跟不上李孟羲的思路了。</p>
李孟羲认为,或许可以劝降黄巾,劝降的成功率暂且不说,劝降失败也没什么,可万一成功了呢,不就赚大发了。</p>
关羽问李孟羲劝降可有把握,李孟羲说并无把握。</p>
关羽拿不定主意,只好再去问刘备。</p>
问刘备,刘备也作难了。</p>
不同于关羽,刘备是从其他方面考虑的,劝降这件事可不是随便试试无妨的。</p>
还没攻山就劝降,那敌军是不是有可能还以为以你怂了呢,反而不肯再轻易投降了。</p>
要是攻山迟迟攻不下去,此时劝降也不行,此时攻山一方已经劣势明显了,一劝降就像给了山上敌军一个信号,那就是无力再打下去了,只有靠劝降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做最后一试。</p>
“孟羲啊,劝降一事,当甚为之。</p>
劝降过早,敌知我战心不决;劝降过晚,我已拔城破寨,敌降于我无用矣。</p>
劝降于我军颓败之时,乃自取其辱;劝降于相持之际,或可能为;于敌军退败之际,亦或能为。”</p>
李孟羲都听懵逼了,他认为劝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没想到刘备不认为如此,说缺降的时机把握不好,反而适得其反。</p>
刘备说的明显很有道理,李孟羲算是服了,关羽熟读兵法倒算了,刘备也不刚开始学兵法吗,这攻心战术却是哪学的,难道无师自通吗?</p>
劝降要旨在于攻心。</p>
敌我相持之际,胜负难分,此时劝降,或许会暴露出我军后继乏力已经打不下去的问题,已经打那么长时间了,要是能打下去,何不继续打,为何要打了一半要劝降呢?</p>
心思敏锐的将领都会这么想,而妖孽一点的将领守城的时候,当守了十天半个月,敌军攻城甚急,然后突然敌军劝降,此时,诸如诸葛孔明一般妖孽的人物立刻便知敌军兵马已疲惫不堪,外强中干。</p>
白日劝降,晚上诸葛孔明就派人出城偷营了,然后gg。</p>
劝降还真不是多简单的事,当然,劝降可以很简单,找个嗓门大的人,往城下吼</p>
</p>
一嗓子就成。</p>
但是,要进行把敌军心理拿捏的恰到好处的劝降,就大有学问了。</p>
我军颓势之时劝降的成功率太低,相持之时,劝降的成功率依然不高,而在敌方退败之后,敌军军心不稳,人心惶惶之际,劝降的可能性就有了。</p>
李孟羲大为受教。</p>
古来兵法虽多,没有任何一本兵书详细教如何劝降,哪怕前世,军事科技发展成上天入地外加外太空那个屌炸天的样子,也没有专门教劝降的知识。</p>
李孟羲往怀里一摸,他掏出了一个好玩的东西——竹简!</p>
关羽见了竹简,顿时笑了,问李孟羲把竹简塞衣服里,凉不凉?</p>
“有点凉。”李孟羲嘿嘿傻笑了一下。</p>
然后,抖开竹简,在竹简上匆匆刻了几个字,【劝敌于颓败之时】。没了。</p>
至于日后有了充足的纸张之后,可以再详细的写为什么劝降在敌颓之时效果最好,想来到那时整理兵法,李孟羲看到自己刻的这句话,能一下想起所有的东西来。</p>
刘备关羽全程围观下,看完了李孟羲刻字的全过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