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大旗之中,斗大的“军机”二字格外醒目,这便是李孟羲专属的旗帜,李孟羲人在哪,旗子就跟到哪。</p>
马上擎着旗子的少年王礼,总是说旗子太沉了,李孟羲看了旗子一眼,心里有了计较。</p>
步兵能双手握着旗杆,旗杆扛在肩上,能扛动比较重的旗子。</p>
而骑兵因为要一手握缰绳,能拿旗子的就只剩一支手了,而且因为姿势的缘故,旗子难以放在肩上来省力。</p>
所以骑兵的旗子应该极为轻便才是,以便一支手就能握住旗杆并能把持的住,不使其歪斜,并且纵然有狂风,骑手也能拿的稳旗。</p>
又或者,骑手不用手拿军旗,可以像戏曲中那样,背后插上靠旗,马奔驰起来的时候,背后的旗子自然招展。</p>
京剧中武生的经典扮相,后边插着四杆大旗,这是有原型可追寻的。</p>
古代战场上,传令骑兵多在背后插旗,以和普通骑兵做出区分的同时,还足够醒目。</p>
快两丈长的一杆大旗,骑兵拿着的确累了点。</p>
李孟羲又发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旗帜根据不同功能区分,应该有不同规格,扎营之时,旗子插在地上,或绑在车上,不用人扶,旗杆自然越高就越醒目。</p>
由步兵扛着旗子</p>
的时候,旗杆重一点也无所谓。</p>
但如果是由骑兵拿着营旗的时候,旗子的规格应该很轻量化。</p>
可由此而来,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各营现在都有了营旗,尤其是事务比较繁忙的刘备和李孟羲两人,更是走拿就让旗手跟到哪,以确保有人有事找他们的时候能立刻找到人。</p>
本来,一面旗帜,代表一个人,很容易区分人在哪。</p>
可如果为了方便掌旗兵不管是步行还是骑马的时候,都有一柄轻易能拿的动的旗子,而做了两面旗子的话,长杆旗在车上绑着,而骑兵跟李孟羲去辎重队拿粮,骑兵手里拿着另一杆“神机”旗,那么有人要找李孟羲,抬头打眼一看,只见高低帐篷遮掩下,可以看到两个“神机”旗,那么李孟羲到底在哪?</p>
找人的人岂不还得浪费时间找两趟,这就违背了当初为了方便联络而设立营旗的初衷。</p>
而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呢?</p>
即能使营旗插在地上的时候旗杆高挺,旗面杆挂;又能使骑兵拿营旗的时候,拿着轻便的营旗,同时,不会因为有了两面旗,而造成干扰。</p>
走到辎重队粮草重地,不远的一段路,李孟羲就把旗帜相关的细规又完善了一下。</p>
同一营,可以有多面营旗,可以有绑在车上的营旗,也可以有供步兵扛着的营旗,同样还可以有专门为骑兵设计的轻便营旗,有多面营旗其实无妨。</p>
但为了不使之彼此干扰,同时只能走一面营旗升起。</p>
比如,李孟羲在车上的时候,车边插着的营旗是高升着的,等李孟羲离开去别处,就把车边的营旗降下来,此时骑兵举着轻旗,跟着李孟羲后边跟着走,于是就同样是只有一面旗帜来标识李孟羲所处的位置。</p>
等李孟羲又回到车上,此时就不需要骑兵再拿着旗了,于是骑兵把小旗收起,车边的大旗再升上去。</p>
操作可以如此操作,而目前第一版营旗,还有些缺陷,那就是旗面是死的,无法做到随意升降,于是也就难以做到精确的信息调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