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吧小说频道 > 历史军事 > 骁骑 > 第176章 花枝俏,帝王霸业

第176章 花枝俏,帝王霸业(1 / 2)

 ————————————

在周瑜率军离开成都的同一,李利于州府内堂设宴,宴请原益州牧刘璋。

席间作陪的还有张松、赵韪、吴懿、张肃和张任等一众益州文武。

这是刘璋离开益州前的饯行宴席,而在座的益州文武也要同他一起离开益州,前往长安履新任职。

不言而喻,李利对益州文武的处理与之前收复的其他州郡并无二致,仍旧采取调离原籍异地任职的任用方式。

凭借调离原有的官吏,令其离开故土,远赴千里之外的异地他乡重新任职。如此便可打破固有的利益群体和士族阶层,瓦解本土势力,重新建立新秩序,藉此加强对益州的掌控力度,巩固其统治地位。

这种异地任职的方法并无新意,亦无过人之处,却很实用。

历朝历代都在沿用,即便是千年之后也不例外。

但时下的大汉任官体制却并非如此。大多官吏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只有官至郡守或直接调入州府任职之后,才会远离家乡。但是不管如何调动,只要没有入朝为官,大多都在本州之内调动,不会远离故土,外放异地任职。

这一点,在文官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而武将则不然。官至校尉以上的武将调动幅度很大,大多哪里需要就会被派遣到哪里;而这仅限于世道相对太平,社会整体稳定的时候。一旦发生战乱或乱世之中,武将必须与军队时刻待在一起。一年到头也难得有时间回家,甚至很多中低层将领离开家之后便再也回不去了。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中低层将领是冲锋陷阵的中坚力量,亦是敌人射杀或偷袭的主要目标。阵亡率很高。

或许,这就是世人都愿意习文而不愿意从戎的主要原因,亦是武将比文官更容易获得爵位的直接原因,等同于一种激励政策。(唐朝以前的朝代都是如此,武将只要能够晋升将军,往往都能获得相应的爵位,而大多数文官终其一生都无法获得爵位。从宋朝开始,这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颠覆,重文轻武现象迅速凸显出来。促使绝大多数人弃武从文,并愈演愈烈,因此宋朝中后期的军队战斗力是最弱的,由此才有元朝的出现。再提一句,梁红玉、杨家女将挂帅出征便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虽为传世美谈,但是从某种意义上,又何尝不是一种耻辱。位高权重的将相统帅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文士,所以女人便领军征战沙场。冲锋陷阵了。这是一种极度扭曲的社会现象,将其视为耻辱亦不为过。)

言归正传。筵席过后,众人步入正堂。

这才是真正决定他们命运的关键时刻,因为他们直到此时都还是赋闲之身。原有的官职随着益州易主而自动作废,所以他们此刻均是白身,与庶民无异。

耐心等待片刻。终于等到李利龙行虎步地走进正堂,于上阶主位缓缓坐下。

“臣等拜见主公(大将军)!”

眼看李利现身落座。以赵韪、张任、吴懿和张松四人为首的十余名益州文武俯身跪拜,而立于最前面的刘璋则是躬身施礼。仍旧尊称李利的官讳,并未行跪拜之礼。这是皇室贵胄的矜持,犹如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仍旧坚守着身为汉室宗亲的最后那点可怜的尊严。

“罢了,诸位免礼,都坐吧。”堂上的李利微微颔首,摆手示意众人起身落座。

深邃的目光从堂下众人脸上扫过,李利对站在左手边的诸葛亮轻轻点头示意,随即他拿起案头的书简顾自翻阅起来,再不言语。

诸葛亮见状后当即会意,遂摊开早就准备好的竹简,朗声道:“秉承先皇诏令,以军国大事托于大将军李,故大将军代巡狩,掌赏罚之权。主公将令,敕封刘璋”

读到这里,诸葛亮语气一顿,目光投向阶下的刘璋,眼神煞是耐人寻味。顿时,刘璋神情一怔,浑身微微颤抖,脸颊上浮现出两坨潮红,似是还想故作矜持,仍想站着接受李利的封赏,准确地应该是“施舍”。然而当他看到诸葛亮目光灼灼的眼神之时,却不由自主地低下“高贵的头”,硬着头皮往前迈一步,既而屈膝跪下,额头贴着地面的红木地板,静候封赏。

这一霎,正在翻阅书简的李利眼睑稍稍上扬,看了堂下俯首跪拜的刘璋一眼,随即放下书简,拿起早已蘸过墨汁的狼毫伏案疾书,心无旁骛地处理政务,俨然对堂下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

最新小说: 裂石响惊弦 混在古代当王爷 军伍行 黑龙新传 人在汉末:开局签到龙象般若 帝国第一驸马 帝国大反贼 醒来后,成为商贾赘婿!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悠闲少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