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退让大总统之位,将革命果实拱手交与袁世凯,被研究者认为软弱妥协。然而在当时,孙中山开始曾极力反对和议,认为“革命之目的不达到,无和议之可言也。”,主张采取强硬态度用武力北伐讨袁。但是南方各省派别纷杂,号令不一,军饷资金严重不足,党内党外妥协派占据优势,包括汪精卫等人不断予以施压,才使孙中山不得不委曲以从众议,因为他不能改变与袁妥协的局面。即便如此,他对以曾出卖过“戊戌六君子”的袁世凯来接替自己担任大总统职,仍然放心不下。这才匆忙将总统制改为内阁制,并希望用临时约法来给袁世凯带上绺头。
然而此时形势不同,要孙中山在同是革命党的复兴会和满清旧官僚袁世凯之间选择,他自然是要倾向于复兴会了。
“袁世凯不可信。”廖仲恺断然下了结论,指着报纸分析道:“大家看这里,兆铭的电报上所说商谈的时间,与北洋军迂回进攻汉阳的时间差不多,如果袁世凯有诚意,怎么会一边试探着谈和,一边扩大战事。袁世凯不是说北洋军唯他之命是从嘛,可见其心怀叵测。”
胡汉民眨了眨眼睛,说道:“如果袁世凯真能反正来归,我们却也不必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过这事应该通知复兴会一声,显着我们心怀坦荡,这对孙先生参选大总统也有好处。”
孙中山淡淡一笑,转头对张静江说道:“人杰,依你看来,复兴会各方面如何呀?”
“说实话嘛?”张静江半开玩笑似的说道。
“呵呵,同志之间还要虚言相欺吗?”孙中山笑着摆了摆手。
“来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感触还是颇深。”张静江感慨地说道:“都说厚积薄发,今日方知其中真义。复兴会组织严密有序,财力雄厚异常,各项计划周到细致,这一切非有十年之准备不能达到。他们已经得到了南洋华侨财团的大力支持,而且很可能得到了美丽国政府的暗中协助,虽然现在美丽国还不好表明立场,但种种迹象的确让人心中生疑。单说赈灾一事吧,他们看来是早就有所准备,南洋的大米、番薯,美丽国的玉米、面粉、土豆,事先应该就有不少库存。再看近几日的情况,这些食物正在源源运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购买启运,说是早有预谋也不为过。”
“那他们的铁路建设计划并不是纸上谈兵喽。”孙中山对复兴会的这项计划是最感兴趣的,但从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的考虑,却也是不无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