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灭蛮夷,边民共欢怡;教化一同行,百年享太平。”
这尼玛……
李志颖有种卧槽的感觉了,这都是什么烂诗歌?
不过,李志颖很快就平静下来了。
一个文法会而已,能指望多少传世诗歌?
纵观文明千年,传世诗歌终归是比较少的。
古代有名的诗歌不过千首,然而作诗总数没有个千万,那也应该有个百万了。
这么说起来或许有些夸张,但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古人其实并未想想的那么聪明,传世诗歌的出现,也是需要运气和天赋的。
不说别的,就说清朝乾隆皇帝凡事必写诗,最后一辈子竟然写出了四万多首。
一个皇帝就四万首诗歌了,那天下那么多人,有多少诗歌?可以想象的出来。
读过乾隆的几首诗就知道,他的诗才实在平平,但是就是有一班臣子文人马屁力拍,以为十全十美。
后人评价乾隆诗多有涂鸦之作,如果弘历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因此诗歌很多,出名很少,这是正常情况。
真有什么文法大会,也别指望大家能出什么好诗歌。
现实就是这样子,绝对不是一些人想想的那么厉害,处处能有惊人之语。
李志颖努力让自己接受那些乱七八糟的诗歌,特别是一些人偶尔来了两句美妙的,结果却没办法继续下去了,他感觉这文法会也是崩溃大会了。
“李公子,诸位都已经作诗了,你能写出君子之道这样的文章,何不来一首?”在李志颖有些无语,笑容似乎有一些淡淡尴尬的时候,顾盼情走了上来,她的眼睛一眨一眨的,蕴含着动人的力量,整个人靠近时,仿佛盼人盼爱一样,充满一种感情,说话的时候,也充满了说服力,“大家对你,可是期待高了。”
李志颖闻言,微微思索一番,然后笑着说道:“好,我且献丑了。”
一听李志颖这么说,众人纷纷集中精神起来。
李志颖看了众人一眼,将轻蔑、期待、嫉妒等眼神收入心底,然后说话道:“来文法会路上,我听过一些人说过塞外之事,心中有所感悟,变有了写一篇名为:使至塞上。如今听得诸位佳语,心中更有领悟,终于成诗,请各位点评。”
这诗,还有标题?
很多人都精神起来,可以有标题的诗,那就是正儿八经的作诗了,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才华在里面,否则就回沦为笑柄。
李志颖看了看周围,然后开口念了起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一首诗结束,全场一阵安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第一句话,别人还没有太大的感觉,因为这只是描述一个人出使的开头而已,虽然辞藻平仄都非常不错,然而开局场面,并不能让人有多大的感触。
可是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就不一样了,一种在大沙漠行走,在枯燥空旷无垠塞外奔走,看到大雁回到胡人聚居地的画面感就出来了。
写诗,画面感最为重要!
当有了画面以后,人们对诗的认同就更重了。
画面感,也可以让诗歌变得更加传神、形象,富有意境。
等画面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话更是神来之笔,如同画龙点睛,将整个塞外的画面都盘活起来了,令人震撼莫名。
在人们震撼的时候,这首诗似乎见好就收,出现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这句话出来,这句话一出来,整首诗回到了主题“使至塞上”上面,落下了完美的一句话。
这是一首好诗,稍微有点文采和文学鉴赏都能领会其中的一些美妙地方,所以当李志颖说出来以后,他们震动了。
震动的时候,他们沉默了。
这一首“使至塞上”,也贴切了军旅沙场的要求,令在场才子并不是目不识丁的人,更不是蠢货,内容好坏他们是可以听出来的,一时间许多本来想要刁难的人,也都沉默了。
李老板话音落下,自己也在回味王维的诗歌,心中忍不住有种感慨:大诗人不愧是大诗人,曾经年幼的时候读这诗歌,他只是“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感觉很厉害”的样子。
可如今见识广了,对文言文懂多了,读起来就觉得这诗歌真优美,特别是在刚刚那些打油诗,甚至连打油诗都不够格的诗所折磨之下,再读这一首,这感觉棒极了。
李志颖见众人静悄悄的,似乎被这首诗所吸引,便悄悄的坐了回去。。
“好诗!”在李志颖坐下来以后,有人开口赞叹道,“我去过塞外一次,这一首《使至塞上》让我想起了曾经出使塞外的经历,不愧是第一举人,果然文采非凡。”
“过奖了。”李志颖闻言,顿时说话道,“若无大家启发,我也没有这样的想法。”(未完待续。)
ps:感谢订阅,祝您生活愉快。再次感谢森迫永依、霸气魔王等书友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