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的内容非常宽泛,形式是拉家常式的那种。按照分工,林晓和姚卫负责冯村上了一定年纪的村民。</p>
林晓再见七公时七公正好在摇卦。林晓欲退出,却被七公用眼神阻住。林晓从未见过摇卦,心下好奇,也就乐得退在一旁观看。</p>
根据林晓所接受的正统学校教育判断,算卦是封建迷信,不可信。然林晓却知道,大千世界,未知之事太多,许多事不可轻易予以否认。</p>
林晓见七公宝相庄严,心头忽起念。</p>
七公此时拿出三枚铜钱平放在手心,而后合掌,冥思沉想约一分钟左右,然后摇开一次,如此这般,共摇了六次。然后七公屈指在那算,并未过多久,好象就有了结果。</p>
林晓看卦是一头雾水,所以着重七公的表情。林晓看七公初有些蹙眉,后又展眉而面带微笑,估计是个好卦,却不知,是为何人何事?</p>
七公起身,招呼林晓过来坐下。</p>
林晓上前,来到七公旁,在一花雕的黑色木椅坐下,恭敬地问道:“七公,您问的什么卦?”</p>
七公呵呵一笑,用手抚了白须,说道:“家妹。”</p>
“哦,是问她的眼睛。”</p>
“是啊。”</p>
“那怎么样呢?”林晓不由得关切问道,家妹的眼睛,多多少少与他林晓有些关系。</p>
七公说道:“不碍事,不碍事,从卦上看,今年红叶满山、深秋时节即当痊愈。”</p>
林晓问道:“七公,这卦可算得准?”</p>
七公点点头,说道:“老朽这点信心还是有的。”七公接着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孩子也是命里该有此劫。”</p>
林晓说道:“七公,有一事不明。”</p>
“你说!”七公乐呵呵地说道,看来七公今天的兴致很高。</p>
“我看你随意丢那铜钱,丢了六次,怎么就能看出一人的祸福与安危来呢?”</p>
七公笑道:“天下万事相联,此事与彼事相联,你一心想着此事,彼事就会反映出。你所问之事即是此事,卦相即是彼事。有一定智慧的人,是能够从卦相看出来的。”</p>
林晓说道:“七公就是通过卦相看出冯村要走出这千年一步的吗?”</p>
七公一听,精神头来了,说道:“林晓,你这‘千年一步’形容得可好啊。冯村走向外界,确为千年一步,举步惟艰啊。”说完这一句,七公停顿了一下,陷入短暂的沉思,似是在回忆当日起卦的情景。林晓在旁垂手坐听着,不敢打断七公的思路。</p>
七公想了一会,张口说道:“那一日我欲赶个早去采一两味药,行在半山中,回首偶看山下的冯村,只见村子在云雾笼罩中若隐若现。这情景我是常见,只是那日云雾不同往日,变幻、移动非常之快,似有寓意,透着玄机,我心中忽然起念,马上就冯村未来起卦。卦相说冯村只有大变、大动方能新生,而且应在东方,我思索,莫不是冯村要走出深山,走向外界文明?卦相上还说,若是一味死守的话,那冯村将成绝地了。”七公并没有向林晓说卦相,而是尽量用浅显的道理向林晓阐述。</p>
七公见林晓未说话,知他心中有疑惑,浅浅一笑说道:“我少年游历外界的时,也知世界哲学有唯物与唯心之争,也领略过当时科学发明之伟力。然世间学问,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是研究一静一动,物静则可感,可知;物动则有其运动轨迹,有其变化方向。算卦技艺源自《易经》,中国儒学第一经典,林晓,你可知‘易’字何义?”</p>
林晓日常阅读,都是实用之学,除了一些喜欢的诗词及历史书籍之外,倒是少有涉及到中国的古典文集方面,此刻见七公发问,顿感自身在中国古文化方面修养不够,紧张之下全身微微有些出汗。</p>
林晓见七公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硬着头皮说道:“是不是做‘变化’之解。”</p>
七公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对,但不全对。”</p>
七公进一步解释道:“‘易’在《说文解字》中最初本义为蜥蜴,我们祖先从蜥蜴的体色多变中抽象出了‘变易’之观念;《周易》中论‘易’,取其‘生生不息’、‘变动不居’之理,所以有‘生生之谓易’。‘易’和‘道’都是我们中华哲学的最高范畴,其中‘道’强调有无,而‘易’则强调变与不变。所以,你只说对了一半。变与不变,动与静,我说世间学问研究内容无非是这两方面。林晓,你在外界接受文明教育,你所学的学问,仔细想想,有没有抛开这两方面而做抽象之学问的?”</p>
林晓对七公“世间学问无非是研究动与静”的高度概括大感玄妙。</p>
之所以感到玄妙是一方面佩服对方理论高深,而另一方面却是微微有些不信。林晓见七公又发问,就仔细对自己所学过的各门学科琢磨了一下,这一琢磨不要紧,还真都绕不过这两个主题。</p>
七公见林晓陷入沉思,并没有打扰他,而是让他静静地思考,七公似乎有意点化这个陷入尘世一直苦苦挣扎的青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