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只得单独设置了辽响,但即便如此崇祯十年以后,军响以及将士们更为看重的斩首赏银,还是被一拖再拖,甚至最后只赏一些红布充作恩赏。
朝廷长此以往言而无信,致军心浮动将士惜命,十三年松锦之战,明军大败,仅剩宁远关外孤悬,也与缺少军响与斩首赏银有莫大关系。
连如此重镇,崇祯都拿不全军响,那就更别提其余部队了,在“助饷”之前,三大营那更是连续亏欠了三个月的粮响。虽说后来因“助饷”崇祯皇帝有了银子,但也仅勉强给足了将士粮饷,至于斩首赏银什么的,便也想都不要想了。
那朱慈炯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为,在众将士都以不在意赏银的情况下(当然了这个不在意,要打引号的,毕竟就算我在意,你崇祯老儿不给我,不是也没有办法。),又提出改良版的斩首赏银,难道他真的有办法从地里刨出银子不成?
说个大实话,他朱慈炯又不是天上的神仙,怎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以解决赏银。不过如今大战在即,生死存亡之际,一切能提高将士作战积极性的,便都要提出来,那重提斩首赏银,甚至加以改良,便也不足为奇了。
当然了,您要以为朱慈炯真的准备,只让马儿跑,还不让马儿吃青草,那也便是错了。
毕竟如今天下大乱,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为了一时之胜,就诓骗士卒,到时失尽军心。恐怕松锦之战重演,到那时恐怕便不是丢个东北那么简单了。
至于朱慈炯如何搞钱,那其实便真的是上文所说的字面意思,从地里搞钱!
当年曹孟德,哎对,此事还跟曹操、曹阿瞒有关。说呀,曹操虽说统一了北方,但几十年打仗,北方百姓定是十室九空了。那百姓都没了,经费肯定是不足了,但此时天下未定还要继续打仗,如何办呢。
老曹他脑子活络呀,便想了办法,建立了个专门盗墓的组织,什么“发丘中郎将”啊、“摸金校尉”啊,便是从此时应运而生的。
虽说曹孟德一代枭雄,但也长受俗理制约,但此事他竟不顾世俗束缚,甚至到了“所过堕突,无骸不露”的地步。那他朱慈炯一个没有思想包袱的当代人,又有何不敢呢?
“赵栓子,你在跟随应总兵,守卫宁武关之时,指挥火枪队得当,宁武关大捷,有你的功劳,说吧,想要些什么赏赐?”
“殿下,您让小人亲自报了父仇,又给了天大的恩典,升我为百户,我还有什么敢奢求的!”
见赵栓子如此知进退,看来是值得信任之人,朱慈炯不禁点了点头。
“立功必赏,今升你为千户,尔不可推辞!”
“小人,谢殿下恩典,谢殿下恩典!”
“附耳过来!”
绝人尸骨,开人棺材板的事,是万不可见光的,朱慈炯倒不是害怕鬼魂报复。他反而更怕被那些迂腐的朝臣知道,从而借机生事,影响战局,毕竟有些人所作所为,可比那些厉鬼,恐怖百倍。
山西陕西古墓众多,朱慈炯大体告诉了赵栓子,自己前世所知道的大墓所在,便给了他几百人马,让他出得营去了。
“看来前世看了一些科教节目,还是很有用的嘛!”
“不知殿下,科教节目是以何物?”
“哦……是些糟粕,你们读书人定是不喜,定是不喜。”
朱慈炯尴尬着摸着后脑勺,不久后,才给了王命岳一个自认为还算理由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