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奴家不敢说谎,只因那绣鞋是定情之物,交给王宾,王宾却不认账,奴家一时气不过,才那样说的,那绣鞋,奴家确实给了他。”</p>
“你给他绣鞋做定情信物,当时可看见他就是王宾?”</p>
“天色黑暗,奴家只看到一个男子的身影,没看到脸。”</p>
“那就是说,你也不能确定那男子就是王宾?”</p>
“大人,那是他亲口对奴家所说,怎会有假?”</p>
叶三一看有戏,琴姑越来越上道了:“于大人,琴姑见没见到王宾是此案最大的疑点,只要找到当晚子时去琴姑窗外,拿走绣鞋的男子,就可找到正凶。”</p>
“不错,带王宾上堂。”</p>
王宾上堂,琴姑又开始啼哭怒骂,但被于谦制止了:“王宾,本官问你,你可去过琴姑家?”</p>
“不曾去过,也没和她说过话,就是见过她在卞郎中门前和一个中年妇人说话。”</p>
于谦拿过那只红缎绣鞋:“你可见过这只绣鞋?”</p>
“以前在大堂上见过,是大人出示的证物,在别的地方没有见过。”</p>
“大人,他说谎,那绣鞋是奴家亲手交给他的。”</p>
“住口!现在又说绣鞋是你亲手交给他的?不是他拿的?也不是他脱的了?”</p>
叶三见案情有了转机,伸手拉了一下于谦的官服,小声地说:“于大人,那绣鞋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说琴姑确实把绣鞋给了一个人,但不一定是王宾,而是另有其人。琴姑肯定接触过其他人,才把绣鞋给错了。”</p>
“嗯,待本官问来。琴姑,是不是你还认识什么人,而此人冒充王宾,拿走了绣鞋?”</p>
“奴家不出门,能认识什么男子?”</p>
叶三见琴姑不承认把绣鞋给错了人,又听她说不出门,突然眼前一亮:“琴姑,你说你不出门,那么王宾是怎么看到你和一中年妇人在说话?那妇人是谁?”</p>
“啊!那妇人是奴家的邻家王寡妇,经常在门外说会儿话也是有的。”</p>
叶三见琴姑和王宾说不出什么重要的情节来,现在又出现了一个重要证人王寡妇,于是又和于谦耳语了一番。于谦命衙役带下两人,便签提王寡妇到案,并依叶三耳语之计,故意喝问王寡妇:“卞氏琴姑供出和王公子成奸,是你从中牵引,可有此事?”</p>
王寡妇忙呼冤道:“这丫头思春,自己想人家男子,我不过同她说几句玩笑话,她却当真了,还生了相思病,后来的事,民妇就不知情了。”</p>
于谦见王寡妇确实知道点什么,不可放过:“你和琴姑开了什么玩笑?从实招来!”</p>
王寡妇不敢不说,就说了那天在门外闲聊见过王宾的事来。那天琴姑和邻家王寡妇在门外闲聊,恰好王御史的公子王宾从门前走过,琴姑已芳龄十八岁,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见了王宾风度翩翩的样儿,不禁含情脉脉,那双秋波更是秋水盈盈地偷瞧着王宾,可王宾并没有留心,低头走过。王寡妇在旁边瞧出琴姑的心事,便顺口扯谎要给琴姑做媒,并且称自己认识那个俊俏的少年郎,他是王御史的公子,如今还没有妻室,如果姑娘看中了他,她便叫王公子上门来求婚。琴姑当时听了,正和心意,面子上却觉得害羞,只低着头一言不发。</p>
说了一会儿话,王寡妇回去了,琴姑只当她的话是真的,伸着脖子一天一天地盼望着王公子来提亲,可终不见王公子的媒人来。朝思暮想的竟得了一场病。王寡妇得知琴姑病了,就过来探望,琴姑脱口就问王公子的事怎么样了?王寡妇见问,知道琴姑把她的玩笑话当真了,可又不好意说穿,只得拿话来安慰她,只说这几日忙,还不曾去王公子家里去,过几天亲自去一趟,保证说下亲事。琴姑还是把王寡妇的话当真了,微微点头称谢,又开始漫长的等待。</p>
“王寡妇,你可真的去了王公子家?”</p>
“没有,民妇怎么能攀得上御史家公子啊?”</p>
“好!带琴姑上堂。”</p>
琴姑又被衙役带上堂来:“琴姑,本官问你,王寡妇可曾答应为你做媒?”</p>
“答应过,可去没去,奴家就不知道了。”</p>
“那你前几次为何没有说出这些有关王寡妇和王宾的事?”</p>
“奴家怕连累王寡妇,再说这也是奴家难以启口的事。”</p>
“哼哼!看来你们两个刁妇隐瞒的事还真不少。王寡妇,本官问你,你和琴姑开玩笑的事还对什么人说过?”</p>
“青天大老爷,民妇没对谁说过此事。”</p>
叶三见案情又到了关键时刻,忙对于谦耳语,于谦点头称是,从签筒里拿出一签,扔在了堂下。</p>
“刁妇大胆,还不从实招来?大刑伺候!”(未完待续)</p>